黑洞只是虚构天体
吴 志
黑洞一直是一种虚构天体,过去是虚构的,现在是虚构的,将来很有可能也是虚构的。当初是作为一种虚构天体提出来的,产生于天文科学家的想象力;现在依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存在,那些所谓的证据只是捕风捉影,不够充分有力;将来能找到充分有力证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接近于零。
当今世界黑洞权威是霍金,他提出过许多关于黑洞的假说,然而他于2014年在《自然》发表论文,否定了黑洞存在,认为不存在黑洞,只存在灰洞。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引起了全世界的哗然。灰洞意味着质量没那么大,引力没那么强,还会向外辐射能量,这就同普通天体没有本质差异了,恒星有辐射,黑洞也有辐射,只有辐射种类和亮度的不同,这没有根本区别;行星有辐射,黑洞也有辐射,行星看起来也是灰蒙蒙的天体,也可以说是灰洞啊。
不过,有很多学者中了黑洞理论的毒很深了,在黑洞探索的路上走得很远了,他们不理会霍金说了什么,依然孤独前行在漆黑一团的探索之路上。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在这里只能把道理说清,信不信那是别人的事。我不绝对否定黑洞的存在,只是觉得在没找到确凿证据之前,必须认为黑洞是虚构天体。
一、量子力学不支持黑洞存在
量子力学也就是粒子力学,认为所有天体都是由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的绝大部分人类已经弄清,只是有些更小级别的粒子还没探测到,比如比光子、中微子更小的粒子。另外,有些粒子是与地球物质不发生作用的,甚至是与人类已知物质不发生作用的,即与恒星物质也不发生相互作用,那么这些粒子是不可见和不可测的,对于人类来说是虚无的或说不存在的。
那么黑洞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想不出来有什么粒子,把你能想到的任何一种粒子或多种粒子塞入一个极小空间,也不可能成其为黑洞,质量没有那么大,引力没有那么强,不具有吞噬一切的引力。组成黑洞的粒子,密度必须无与伦比,超乎想象;引力必须无与伦比,超乎想象。
人类已知的粒子,同时符合质量最大、引力最强条件的也就是质子了,把无数质子塞入一个篮球里,也不能成为一个小黑洞啊——据说有些微型黑洞是弹珠大小的,甚至是原子大小。这个篮球可能重如一座山,也没能达到黑洞的密度啊;引力可能相当于小行星,也没能达到黑洞的引力啊。再说质子之间是有斥力的,也不可能把无数质子塞入一个篮球啊。
在找到黑洞之前,必须先找到这种密度无限、引力无限、互不相斥的粒子,不然黑洞难以虚构。人类已知的天体,如行星、卫星、小行量、彗星、恒星都是有已知粒子的,至少人类知道主要粒子是什么。黑洞凭什么可以例外呢?
二、辐射力学不支持黑洞存在
辐射力学是本人创立的学说,历时十三年,散见于我的著作和论文之中,总字数接近四十万字。虽然仍然未被人类接受(主要是知道的人太少),但有充分有力的证据支持,而且几乎能解释宇宙的一切,大到宏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这是牛顿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所做不到的,因此可以暂时认定是真理。
辐射力学认为:宇宙只有一对力,引力与斥力,来自辐射的吸收与反射,一种物体(质)的辐射被另一种物体(质)吸收,两者之间有引力;一种物体(质)的辐射被另一种物体(质)反射,两者之间有斥力。比如,太阳的辐射被地球吸收,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引力;太阳的辐射被地球反射,太阳与地球之间也有斥力,总体上引力与斥力基本平衡,或引力略大于斥力。同样道理,地球也有辐射被月球吸收和反射,也形成了引力与斥力。
黑洞是不对外辐射任何能量的,因而黑洞不具有引力。不过,黑洞可以吸收恒星辐射,在恒星与黑洞之间形成引力。但恒星与黑洞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再近也有几十光年以上,远的在几亿光年以上,总之一定比恒星之间的距离更远,因为附近的恒星已经被黑洞吞噬了——如果黑洞真有那么厉害的话。因此,当恒星辐射经历了漫漫空间,一路稀释(点状光源,距离越远,辐射越稀),一路受阻,到达黑洞时就微乎其微了,就像人类看几十亿光年外的一颗恒星,不就是一个时隐时现的小光点么?甚至不借助天文望远镜还看不到。你可以数一下黑洞吞噬了多少个光子,因而形成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计了,就像人类从来不考虑恒星对地球的引力一样。
三、天文观测不支持黑洞存在
如果宇宙中有黑洞,那么银河系中就一定有黑洞,我们只需找到银河系中的黑洞,若找不到就表明宇宙中不存在黑洞。银河系中的黑洞最大可能隐藏在银心,天文科学家都相信银心有个超级黑洞牵引几千亿颗恒星运动。
然而,银河系中心不是一团漆黑的,银心是一个很亮的球状凸起,就像飞碟的中间部分,直径约两万光年,厚度1万光年,就像有一个超级恒星一样。这就有点不对路了,如果有黑洞,周围的恒星和物质都被黑洞吞噬了,展现给天文望远镜的应是漆黑一团,黑洞洞的什么都没有,这样就可以认定有个黑洞在里面了。
银心为什么是球状的?为什么这么亮?因为密密麻麻挤满了大量恒星,密到什么程度呢?太阳与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α星距离是4.2光年,这在宇宙中是脸贴脸的距离,但在银心的核心区却有100万颗恒星塞入这个狭小空间!主要是年龄在100亿年以上的老年红色恒星,这意味着它们在核心区居住了100亿年以上。这样问题来了,这么多恒星挤在核心区,为什么不被银心的超级黑洞吞噬呢?难道黑洞是吃素的?唯一解释,银心没有黑洞!
在核心区的恒星不仅没有被吞噬,还有恒星高速飞出!天文科学家发现两颗从银心高速飞出的恒星,原始位置距“圆心”都在100光年以内,这是很靠近“圆心”的位置了,因为银河系直径是10-12万光年,银心直径是两万光年。如果银心有超级黑洞,这两颗恒星能飞得出来么?只会在黑洞的引力下,逐渐向黑洞靠近,最终被吸入黑洞之中。
银心不仅有恒星飞出,还有大量的氢气涌出!在银心一侧,大约有1000万个太阳质量的中性氢﹐以53公里/秒的速度涌向太阳系方向。在银心另一侧﹐有大体同等质量的中性氢膨胀臂﹐以135公里/秒的速度离银心而去。它们应是1000万~1500万年前以不对称方式从银心抛射出来的。在距银心300秒差距的天区内﹐有一个绕银心快速旋转的氢气盘﹐以70~140公里/秒的速度向外膨胀。假如银心有超级黑洞,这些氢气能飞得出来么?应该被吸进黑洞才对啊。
有天文科学家把天文望远镜对准银河系中心,试图在那里找到黑洞的蛛丝马迹,很可惜只有几个恒星相互不规则缠绕运动。不过,这些科学家还是断定在这些恒星闭合轨道中存在一个超级黑洞。下面我们看看这幅据认为有黑洞的照片。
有几颗恒星进行圆形或椭圆形运动,很不规则,轨道不在一个平面上,轨道半径有大有小,它们是不是围绕黑洞运动?显然不是。如果有黑洞,黑洞会有自转,从而在自转平面上形成最大引力,吸引周围恒星在这个平面上绕核运动,外围的恒星也大体分布在这个平面上。就像太阳系一样。如果黑洞没有自转,那么怎么解释银河系恒星是分布在一个平面上的呢?
这些恒星的运动一团乱麻,毫无章法,用黑洞理论解释不了,用牛顿力学解释不了,用相对论也解释不了,唯有用我的辐射力学理论和新增运动定律能完美解释。在我的一篇文章《星系的形成中》指出:星系是由双星、三星、N星慢慢发展起来的,双星缠绕运动可以视为一颗星,三星缠绕运动可以视为一颗星,N星缠绕运动也可以视为一颗星。这颗组合星越长越大,因为引力越来越强,吸引恒星越来越多,外围恒星不断靠近和加入。最终在核心区发展到100万颗,1000万颗,1亿颗,甚至更多,这样就可以视为一颗超级恒星了,这些恒星辐射出来的能量叠加,就能带动周围数以千亿计的恒星,这就是星系了。
银心核心区的恒星为什么是100亿年以上的老寿星?因为他们组建了银河系,后面不断有年轻恒星加入,这样就意味着他们资格最老,年龄最大。道理简单,一个政党或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组建它的人一定是年龄最大的一群人,社会是这样,自然也是这样。这是双星、三星、恒星团组建星系的重要证据,而不是由黑洞组建的。
恒星与恒星有引力?是的,确切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太阳引力半径是2亿光年,太阳带动2亿光年的物质围绕太阳运动,广义太阳是指直径4亿光年的“盘状物”。周围恒星对太阳外围物质有引力,要把这些物质拉扯过去,但太阳绝不肯放手,这就形成了两颗恒星的引力。就像原子吸引原子一样,原子核与原子核有斥力,但原子核能吸引对方外围电子,这就形成了两个原子的引力,从而结合成分子。
从辐射力学的观点,可以认为上图是一团相互缠绕运动的恒星,看起来一团乱麻,毫无章法,但最终会形成一个共同旋转平面。这是新增运动定律告诉我们的,第四运动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可以有多个运动方向,既可以同时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也可以同时向多个方向运动,实际上可以同时向无数个方向运动。当一个物体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时,运动速度可以折中为某个速度;当一个物体同时向不同方向运动时,运动方向也可以折中为某个方向。经折中后,这个物体可以视为只有一个运动速度和一个运动方向。
比如,在一列由南向北开行的列车上,车上有一个人由北向南行走,这个人的运动方向被折中后依然是由南向北运动,只是运动速度减慢了。另外,地球是由西向东自转的,还围绕太阳公转,太阳还围绕银心公转,这些运动人都有份,最后会折中为一个方向和一个速度。
我们可以把一团相互缠绕运动的恒星视为一个恒星,这个恒星有两种运动,一种是自转,一种是飞行(多为公转)。内部恒星的相互牵拉,最终形成一个自转方向和一个飞行方向,这是第四运动定律告诉我们的,自转方向也可以视为一种运动方向。所有星系、所有恒星、所有行星、所有粒子的自转和飞行方向都是这么被折中出来的,因为内部有许多天体或粒子的运动,许多天体或粒子的运动最后折中成一个自转方向和飞行方向。
按照辐射力学,当一颗恒星形成自转时,在自转平面就形成了一个旋涡能量场,这个旋涡平面对外辐射最多,引力最强,能吸引外围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弥漫物质绕核运动。同样道理,银心众多恒星会形成一个折中的自转平面,在这个平面形成了一个旋涡能量场,这个旋涡平面对外辐射最多,引力最强,就吸引无数恒星绕核运动了。
我们在地球上经常可以看到水旋和气旋,如台风和龙卷风等,如果你认为在旋涡中心有一个看不见的手把物质拉进去,那就大错特错了。同样道理,星系是星旋,无数恒星形成了一个旋涡,如果你认为恒星中心有一个黑洞,把恒星吸引得团团转,那就大错特错了。水旋、气旋和星旋的形成原理是相通的,最初是核心物质相互吸引形成了盘旋,最终加入的物质越来越多,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旋涡。在这里顺便解释了水旋、气旋的形成机制,这也是人类所未知的,知道了星旋形成机制,也就知道水旋、气旋形成机制了。水旋、气旋是分子级别的螺旋运动,看不见摸不着;星旋是恒星级别的螺旋运动,摸不着看得见,比较好理解。
那么如何用辐射力学解释从银心高速飞出的恒星呢?道理简单,两个相互缠绕、相互旋转的双星系统,在引力作用下越走越近,这意味着双方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最快可以达到每秒几千、几万公里,已经观测到银心中的最快恒星是每秒12000公里,这就像甩铁饼那样有“脱手”的可能性,或者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脱手”,“脱手”瞬间就从银心飞出去了,由于速度极快最终会飞出银河系。“脱手”原因可能是恒星对冲,即双星运行到另一颗较大恒星的轨道,这颗恒星正好飞临轨道交汇点,在恒星斥力或引力的作用下,就把双星引力与斥力平衡打破了,两颗恒星就被拆散了,同时从银心飞了出去,或者其中一颗从银心飞了出去。我们用双星系统来解释,比较好理解,不排除某个恒星从三星或多星系统中被甩出,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如何用辐射力学解释从银心高速飞出的氢气呢?道理简单,在银心分布着无数颗恒星,这些恒星都会喷发恒星风,类于太阳风,其主要成分是质子与电子,当无数恒星风汇合在一起时是非常壮观的。由于质子有辐射释出,电子吸收质子辐射,在两者之间形成引力,质子与电子在向外喷发的旅途中结合成氢原子和氢分子,这样看起来就有大量氢气从银心中喷发出来了。不过,恒星风的射程是有极限的,到达极限就会向银心回归,成为银心恒星的燃料,只是人类观测不到罢了。因为归途是盘旋而下(就像小行星),不像出征是喷薄而出。其中,有些从银心喷出的恒星风被外围恒星截留,成为这些恒星的燃料补充。
质子、电子、光子和其他粒子从银心喷出,是因为银心是一个膨胀能量场,就像恒星是一个膨胀能量场,能把微观粒子喷发出来,形成辐射、喷射和抛洒。如果把银心视为一个超级恒星,一切都好理解了;如果把银心视为一个超级黑洞,一切都不能理解了。
我们应该相信能解释宇宙的理论。辐射力学能解释宇宙中的一切,当一种理论能合理解释宇宙时,是必须视为真理的,至少暂时视为真理,直到有人找到充分有力的证据推翻,如果真有人能够推翻的话。
现代科学面临一个严重问题:真理淹没在信息与口水之中。五花八门的信息太多,发表高论的人也太多,把真理淹没了,有些是一时淹没,有些是永久淹没,这对科学而言是极大悲哀。我希望自己在灰飞烟灭之前,把自己的理论尽可能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能做的就这些了。至于人类是否采纳与我无关了,当我变成普通物质时,人类的事我不会再关心了。
2017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