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
吴 志
教育是轻松、愉快、有趣的事,教育内容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展,比如理想信念、人生追求、奋斗拼搏、实干精神、道德品质、为人处世、文化素养、医学知识、保健知识、学习方法等。不过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更重要,在战略上要自始至终围绕着三条轴线展开:
第一条,发现兴趣,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引导上路,养成习惯,始终围绕着兴趣下功夫。做好了这条就成功一半了。如果一个人对科学没兴趣,就算他分配到科学院,也不会有什么成就的;一个人对科学有兴趣,就算他回到农村种田,他也会夜以继日、年复一年玩科学,一不小心就玩成大师了。
第二条,发现能力,激发能力,培养能力,走出社会后有一己之长,能够在工作中扬长避短,鹤立鸡群,不可或缺。文凭有什么用?名校有什么用?那是拿来吓唬人的,你没有能力最终站不住脚。能力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知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特长,要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在这个方面周围的人都不能同你比,你就能靠这一技之长安身立命了。
第三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从头到尾贯穿在学前、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之中,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老师、书本、权威、条条框框、陈规陋习、风俗习惯、腐朽思想都要敢于质疑。以色列是个科技发达的国家,经济、军事也发达,这来自于他们的成功教育,没有别的,就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家长关心儿女当天在学校是不是提出问题了,而不是关心他们的作业和考试成绩。以色列的士兵,可以走进将军办公室,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和建议,将军也会认真倾听,看看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就照办,这样也容易发现人才。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不会有的。所以,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力世界第一(同等规模相比),因为这支军队的问题在平时都解决了,没有缺点,天下无敌。
鼓励提问,组织讨论,安排调查,指导实验,布置论文等,都是开发思想的好方法。无论是课堂、作业或考试,可以柔性回答的,就不要有标准答案,有独特的见解才是最好的。
除了上述三条指导思想,是否可以再加几条轴线呢?当然可以,比如传授知识、增加阅读、大量写作、拓宽视野、学会自学、增强体质等,都可以列为轴线,但有些可以忽略不计,如传授知识一直是这么做的;有些可以添加上去,各学校可以酌情添加。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不是写字那么简单,伴随有深入的、全面的、大量的思考。增强体质通常认为难以做到,但若象军校那样就能做到了。军校有早操,六点吹起床号集体跑步,前提是晚上十点吹熄灯号。军校体育课有非常严格的考核标准,按国家体育运动标准来考,取得好成绩要费很大功夫。有些同学早餐前自己抽空做引体向上,晚自习前自己练推铅球和投实心球,晚自习后穿着钉鞋上操场练短跑和长跑。体育想取得优秀成绩就得这么做,若标准是及格运动量可以少些。本文只列三条轴线,因为非常重要,但又往往被学校忽视了。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所有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画家等,都是在兴趣的指引下取得重大成就的。不管他们原来是学什么和干什么的,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做事,倾注心血,长期坚持,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不在于他们有多聪明,也许小聪明有一些,如此而已。企业家也是这样,他们对赚钱有兴趣,对做企业有兴趣,对做生意有兴趣。马云说他对赚钱没兴趣,那是骗人的,你对钱不感兴趣,钱会主动来找你吗?
这说明一个道理,家庭也好,学校也好,单位也好,都应尽量满足个人的兴趣,不要逼着他学自己不想学的,不要逼着他干自己不想干的。这样对他不好,对学校不好,对单位不好,对社会不好。如果一个小伙子喜欢研究战略问题,那就由他去吧,迟早会折腾出有用的东西,只要你有思想,会分析,什么都可以研究。
战略不是国家才有,个人、企业、军队和国家都有战略。战略就是目标、路径、方法和实施,追求什么是最重要的,不然会一错百错。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辈子找不到自己,不知自己该干什么,都是遇到什么干什么,糊糊涂涂过一生。
选择事业的原则是利益重大、兴趣所在、符合特长、迎合需求、能够做到,这是进攻战略;也有防御战略,那就是寻找缺陷,补长短板,防患未然。凡是成功人物都是选对人生或碰巧遇到。马云辞职去经商,是选择了利益重大、兴趣所在和符合特长;三次创业都失败,是因为选择行业和企业错了,不符合市场需求;最后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五大原则都符合了。当然,也需要一些运气,比如遇到了蔡崇信。企业战略事关兴衰枯荣、生死存亡,是公司老板和董事会的主要工作所在。
一个公司的战略,高层必须研究,中层可以研究,底层可以研究,外人也可以研究,因为旁观者清。马云对员工说:“哪个员工跟我谈战略,我立马开除他。”马云是个成功企业家和商业教父,他说的话有99句是真理,唯独这句错了,成功让他有点飘飘然了。公司是属于全体员工的,八万六千个员工都不让思考、不让说话吗?这么多脑袋加起来,是不是比马云的脑袋更聪明呢?鹰比鸡飞得高,但有时鸡比鹰飞得更高。某个重要问题你可能看不到,恰恰是某个员工看到了,你不让他表达,吃亏的是公司。公司有人帮你思考战略问题,那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么?
一百个人同你谈战略,也许九十九个说的都是废话,但有一个人点到死穴或发现商机,就能救公司一命或把公司推上一个台阶,这就很值了。千万不要说自己没时间,老板就是搞战略的,花一半时间研究战略也不多,倾听是谋划战略的一种工作方式。如果没那么多时间听,可以让公司的“战略家”们写一页纸提要,觉得有价值再面谈,也可以让秘书过滤一下,不过若秘书水平不高,会把有价值的东西过滤掉。
局外人怎么研究战略?会下象棋的人都看过别人下棋,那是给一方当参谋,思考的是战略问题,有时几步就能把对方将死,他看不到,你指点迷津;有时他面临险境,毫无察觉,你发出警告。他为什么看不到?他深陷战术思考之中,看不到大盘面,你不用思考战术问题,你看到的就是战略问题。你居高临下,站在身后,也有利于掌握全局。当然,你看到了几步关键棋,也不意味着你就比他厉害。
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走到了哪里,都要小心翼翼,就像下棋,一步不慎,全盘皆输。企业的一个战略原则:重要的不是你能做得多大,而是你能走得多远。在这方面,国内多数企业家都还嫩,要好好向李嘉诚学习,小心驶得万年船。他做了一辈子生意,九十多岁了,没有重大失败。有人拿他儿子李泽楷过早抛售腾讯股票来说事,不然现在就是中国首富了。那是他儿子的生意,这宗生意取得了巨大成功,两年赚十倍,何乐不为呢?
企业的一个战略原则:一个公司不要轻易介入已经红红火火的行业与别人竞争,除非你有过人之处,别人轻车熟路,你是从零开始、一路摸索,十有八九是自己找死。国内很多企业都犯这个错误,包括一些最有名的一流公司,他们因此亏几百亿、上千亿,甚至破产倒闭。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此破产倒闭的就更多了,绝大多数企业破产倒闭都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过,他们不介入已经存在的行业,去做什么呢?创造一个全新行业是很难的,但早跟风是能做到的,做出特色是能做到的。
企业的一个战略原则:一个公司做大了以后,生意就不能太单一,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向哪个方向扩张要慎重选择。但摊子不能铺得太大,步子不能迈得太快,过于激进、超出能力就很容易崩盘。企业战略还有很多,这里只列出几条,这都是我总结归纳出来的,即使国内做得最好的一流公司,都要引以为戒,不然会吃大亏的,已经有不少一流企业吃大亏了。
一个国家谁有资格思考战略?全体人民,因为国家是大家的。思考得最多的是两种人:政治家与思想家。他们不是等闲之辈,但换个角度看他们也是普通公民。西方没有政治家只有政客,没人把他们当回事,他们本是老百姓,去服务公众几年又回归民间,客窜一下而已。中国没有思想家只有学者,他们没有官衔,没有地位,除了他们孤芳自赏,没人看得起他们,实实在在普通人。不过,有些学者思想活跃,知识丰富,责任心强,愿意无偿奉献社会,不妨尊他们为思想家,即使将来受到尊重也是普通人。
普通老百姓也思考战略,几乎所有国家大事他们都思考过,思考完了没地方发表,就在微信、微博、QQ、茶楼、酒楼发表他们的高见。诸葛亮在茅庐中研究什么问题?战略。他只是一介布衣,说好听点是书生,说难听点是农民,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没有诸葛亮的研究,刘备能三分天下,当上皇帝么?
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就在于战略更高一筹。美国现在穷途没路,陷入衰退,即将崩盘,就是因为有战略缺陷没人能看到。2011年底我写了一篇文章《美国将在不远处坠落》,几个月后在国内期刊公开发表,文章指出美国三大战略缺陷:长期战争、工业掏空、美元衰落。后来美国开始重视这些问题,从奥巴马到特朗普都不敢发动战争了,有了难得的十年无战争,只是阿富汗还有一条小尾巴甩不掉。奥巴马说要重振工业,特朗普真刀真枪干了,但这不是美国总统能力挽狂澜的。
由此可见,研究战略非常重要,但我们的大学没有这样的课程,任何一个学校都需要开设战略学课题,通过这个课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只要大脑会思考,能分析,战略战术,大事小事,国事家事,都能正确分析思考。有两个真理:①善于思考比拥有知识更重要。②人生的成就不在于你学过了什么,而在于你想过了什么和做过了什么 。
2018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