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反对爱因斯坦?

 


一般来说,学者只反对某个理论,不会反对某个人物,你研究什么就有权发表什么,每个人都很忙,自顾不暇,懒得理你,有时对你的观点实在看不过眼,就写篇文章加以批驳,这叫学术争论,是对事不对人的。

但有一种学者是必须反对的,那就是脑袋小戴高帽的人。论著很少,漏洞百出,却又被自己或别人吹捧上天,这就欺负、打压和贬低全世界的学者了。少劳多得,头顶光环,荣誉加身,入土难安。别人凭什么服你呢?凭什么把你尊为科学领军者呢?凭什么对你顶礼膜拜、五体投地呢?这是学术不公、学术腐败和玩世不恭,对人类科学事业具有巨大的杀伤破坏力。

爱因斯坦一生只写过十几篇论文,在学术上很嫩,只能算是新手上路。中国的教授、副教授有几十万人,随便提溜一个出来都不止十几篇论文,最多的独力完成五百多万字原创科学论著,相当于一千篇论文。搞理论研究需要长期积累、长期磨砺、长期思考才能推出重大成果,你只摸过十几天篮球,别人打过一千天篮球,你在球场上就能横扫千军?你只练过十几天拳击,别人练过一千天拳击,你就有本事打败天下高手?这个世界没什么天才,天才只是某个方面天生比别人强百分之十,另百分之九十要靠辛勤劳动和汗水浇灌。

19055月,在专利局任职的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当年他二十六岁,这是他撰写的第五篇论文和发表的第三篇论文,水平显然高不到哪去,什么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四维时空,光速不变,质能公式,全都是胡说八道,缺乏常识,没有观察,没有实验,没有根据,只是罗列了一些方程式说是推导,有哪个物理学家是用几百个方程式推导出物理原理的?同样道理,广义相对论也好不到哪去,同样是漏洞百出,有价值的东西不多。

任何公式中的参数都是有逻辑关系的,也是能计算实际事物的。质能公式E=mc2各参数有什么逻辑关系?能量与光速的平方有何相干?有谁曾经拿来计算实际事物?真要计算的话麻烦就大了,比如一辆行驶中的小车是一团能量,车重2吨,乘以光速平方3000002,得到1800亿吨,这团能量就能横扫一切了,撞楼楼塌,撞山山倒,从飞机上扔下去也许会把地球砸穿,中国进去,美国出来,瞄得准些就能从白宫地下冲上来,把白宫变成一个无底洞,这样中美关系就打通了,但拜登总统掉地心了。你看,质能公式多有趣。如果不相信,那就不要乘光速的平方了,乘汽车速度就行了,汽车时速100公里,这团能量有200吨冲击力。

也许有人说,质能公式不是这么理解的,原子弹爆炸有若干克质量消失了,这些质量转化为能量了。不,物质是不灭的,有些物质转化为粒子辐射出去,不等于消失了,不在地球就在宇宙。物质可以通过运动、相撞、辐射、燃烧、普通爆炸、核裂变爆炸、核聚变爆炸等形式释放能量,质能公式能计算出同样的结果吗?

质能公式是一眼错,看到就觉得是错的,推敲起来也是错的。相比之下,速度公式V=s/t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参数,就有严谨的逻辑关系,经得起推敲,也不用推敲,一目了然,真理从来都是简单的。再看一下引力场方程:

谁能看懂这个公式?谁能看懂这个公式的逻辑关系?谁拿这个公式计算过实际事物?绝大多数人看到这个公式都傻了,不管是懂数学的还是不懂数学的,懂物理的还是不懂物理的,想要理解每个参数的含义都不容易,有些是爱因斯坦发明的,不可言传,难以意会。把公式叫引力场方程就高大上了,实际上是空间弯曲计算公式,是求空间弯曲程度的。从数学和物理上看,公式都是不成立的,下面是各参数的含义:

Gμν是爱因斯坦张量;Rμν是从黎曼张量缩并而成的里奇张量,代表曲率项,表示空间弯曲程度;R是从里奇张量缩并而成的曲率标量;gμν是度规张量;Tμν是能动张量,表示了物质分布和运动状况;G是万有引力常数;c是真空光速。

下标两个字母表示有两种矢量,每种矢量都有方向和大小,即某个点有两个方向的运动、位移、趋势或应力。如果这个点无任何运动趋势就变成了标量,右下方就没有字母了;如果这个点只有向一个方向运动的趋势,右下方就只有一个字母。

除了常数Gc和标量R外,其他四个都是张量。张量理论是线性代数的一个分支,又叫多重线性代数,前提是每种张量都是线性的,研究对象是向量、向量空间(或称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和有限维的线性方程组。

从数学上看,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是非线性二阶张量方程,这在理论上就错了,研究张量在理论上要求是线性的,爱因斯坦做的是非线性,牛头不对马嘴嘛,既然想从数学上借力,就得按人家的套路出招。所谓线性就是数字之间的关系是一次方,不能出现二次方或多次方,引力场方程出现了光速的四次方。

首先要明确,爱因斯坦是研究数学空间还是物理空间,两个空间是截然不同的,数学空间是虚拟出来的,物理空间是实际存在的,至少在人类大脑中是存在的,没有经过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加工。在引力场方程的推导中,全程都是数学推导,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定,爱因斯坦研究的是数学空间,在数学上虚拟出一个弯曲空间,再发明一个公式描述和计算弯曲空间,这完全是可以的,因为这是数学游戏,对错都是数学问题,与真实世界无关。虽然方程引入了光速和万有引力常数,但居次要的、配角的地位,只是影响空间弯曲程度,不影响空间是否弯曲。这也是爱因斯坦的毛病,什么公式都喜欢引入光速,也不把道理讲清楚,光速与空间没有关系,无论是数学空间还是物理空间。

问题在于,爱因斯坦和所有人都认为他研究的是物理空间,引力场方程就是描述和计算实际空间弯曲的。要研究这个问题,爱因斯坦必须做两件事:首先证明空间是弯曲的,然后给出引力场方程。没有一就做二了,这就有问题了,这不就是空中楼阁吗?你都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鬼,你就画鬼给别人看了,这只是你想象出来的鬼,还教别人怎么捉鬼,这不是很搞笑吗?

我们退让一步,就算真有鬼存在,引力场方程也捉不到鬼。百度百科在介绍引力场方程时开篇就说:在数学上想要求得方程的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人家客气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这个方程的难点在于μν两个矢量,在哪里呢?怎么找呢?指向哪里?数值多大?还有等式右边的各个张量和标量,都需要在宇宙中寻找和提取,能派一艘飞船到太阳附近提取某个张量吗?如果都提取到了还用得着计算吗?

究竟什么是张量呢?可以这么理解,一个质点不具有向任何方向运动的趋势或应力,叫零阶张量;具有向一个方向运动的趋势或应力,叫一阶张量(即矢量、向量,有方向和大小),可用直线表示;具有向两个方向运动的趋势或应力,叫二阶张量,可用平面表示;具有向三个方向运动的趋势或应力,叫三阶张量,可用立体表示。

那么张量怎么表述空间弯曲呢?用张量画一段弧,用这段弧表示这个位置的空间有多弯曲,如果这段弧是圆形的一段,就可以画成闭合的圆,否则无法闭合。二阶张量有两个矢量,矢量都是直线的,假如一个矢量直线前进,另一个矢量呈九十度推或拉这个矢量,两个矢量共同作用在一个质点上,这个质点就画出了一段弧。

用一段弧描述弯曲空间,有点难以胜任,用一个平面也难以描述,要用很多个平面叠加成一个弯曲空间,但也只能描述这个空间外部轮廓的弯曲,内部的弯曲描述不出来。比如,我们描述出了地球公转轨道的弯曲,但还是不知道金星、水星公转轨道的弯曲,当然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公转轨道的弯曲也描述不出来。既然叫引力场方程,就得把整个弯曲空间描述出来,而不是把这个空间的某个点描述出来。不过,能在空间画出一段弧也算凑合了。

在列出Gμν之前或之后,求出μν两个矢量的方向和大小,就大功告成了,但感觉不到爱因斯坦是求μν,他是求什么只有他清楚。既然没有μν,也就无法在虚无缥缈的空间画弧,必须借助天体运动来实现:假如想求地球轨道空间有多弯曲,可把地球切线运动作为一个矢量,把太阳引力作为一个矢量,这样就可以在空间画弧了。换句话,地球本想沿切线直线前进,但太阳在一边拉地球,地球就绕太阳转了,这就说明空间是弯曲的了。

但有两个问题:①已知地球轨道弧线再求切线,这是画蛇添足,倒行逆施,直接把地球轨道弧线当成空间弯曲就好了。这是坐井观天,以偏概全,在方法上是不可取的。比如,我们研究人造地球卫星轨道,那就得从理论上研究,然后观察打上去的卫星是不是符合轨道理论,而不能观测某个卫星轨道后得出结论:这个空间有一条绕地运动的椭圆轨道,只是人类看不到而已。

汽车、轮船、飞机、火箭、卫星、飞船都有运动轨迹,你不能说这些轨迹是上帝预先铺设的轨道,卫星、飞船轨道是借喻,实指轨迹,因为运行相对固定,周而复始,就称为轨道了。同样道理,地球公转也是轨迹,我们不能看到地球绕太阳公转,就认定这里有一个圆形轨道或弯曲空间。除非有众多质量不同、角度不同和速度不同的天体,进入地球公转轨道后,都像地球那样绕日公转,才可以归纳出这里有一条看不见的轨道,可惜有许多行小星从地球近处掠过并没有进入地球轨道绕日公转;人造飞船也能脱离地球轨道飞向远方,或向太阳飞去,或向太阳系外飞去。

若不能在空间中找出μ和ν两个矢量的方向和大小,光写出一个两边都是未知数的方程没有任何意义,想求一个未知数,衍生出六个未知数,反而把事情搞复杂了,即使是数学大师也不知所云。物理空间也是虚无的,根本无法凭空找出各种张量、标量和矢量,μ、ν、Rμν、gμνR在哪里呢?太空茫茫怎么找?如果找不到那就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方程最后部分只剩下一个未知数Tμν,这是能量-动量张量,简称能动张量,这也是爱因斯坦发明的,但还是无法计算,要理解这个张量和它包含的两个矢量都很难。要搞清能量的张量,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能量,无人知道,直到我的《生命是什么?》出版才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物质的运动是能量。但在太空中有无数种辐射和波,从四面八方向地球涌来,究竟以哪种能量为依托呢?没有马怎么知道奔跑方向和马力大小呢?从各个方向来的辐射是基本相同的,也是可以相互抵消的,这样张量就等于零了。只有太阳辐射可以利用,可以把太阳辐射作为能量矢量或张量,它的方向是指向地球的,即把地球推开的,这又不符合引力场方程的逻辑了,这样就没有弯曲空间了,也没有地球绕日了。要搞清动量的张量,得搞清动量依附的物质、物体或天体,究竟依附哪种东西呢?天体是指望不了的了,天体都不是走直线的,也就不是矢量。这些东西都是不能省略的,是必须明确的,不然怎么指导人类计算呢?

爱因斯坦得证明地球公转,不是太阳引力造成的,而是空间弯曲造成的,这才是关键和要害。证据没有,反证很多。有不少小行星从地球附近掠过,有不少人造飞船或探测器飞离太阳或飞向太阳,有不少彗星轨道是一个拉得很长的椭圆形,天外来客奥陌陌以双曲线轨道进出太阳系,它们都没有碰到过弯曲空间,若是有弯曲空间那是无法突破的,这些事实证明太阳周围没有一个弯曲空间。

在数学中设一个质点受力是可以的,在实际中得有一个粒子、原子、分子、物体或天体来受力,若说空间某个点受力后发生位移,就无人能接受了。是人说人话,是鬼说鬼话,说话得让人能理解和接受,必须建立在常识和共识的基础上。爱因斯坦不承认引力的存在,想用弯曲空间代替引力,这就脱离了常识和共识了。非要这么说也行,得把道理讲清楚。

假如引力场方程计算出太阳附近某个点位的张量Gμν,解读为“原坐标点G向西北方向位移3000万公里,欧氏平直空间被扭曲”。你会相信吗?不,你会哈哈大笑,但教授和学生无人发笑,因为他们看不懂引力场方程,不懂其中奥妙,也就失去了大笑的机会。笑比不笑好,笑是觉醒,是开窍,不笑是麻木,是糊涂,是执迷不悟。

实际上,太阳周围的空间也没有跑偏,七大行星公转轨道偏心率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只是水星离太阳太近偏心多一些。用本人的辐射力学可以解释,太阳周围是个旋涡能量场,靠近旋涡中心“水流湍急、流向复杂”,水星就被甩来甩去了,这也解释了水星进动。

其实,地球或太空中的任何一个质点,都有向无数方向运动的趋势或应力,你身边的所有物体,地球外的所有天体,都在吸引着你啊。你从广州坐火车去北京,向前运动是一个张量,地心吸引是一个张量,地球自转是一个张量,地球公转是一个张量,太阳自转是一个张量,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是一个张量,银河系自转是一个张量,银河系绕上级星系团中心公转也是一个张量,这都同你有关,都是你身上的张量,比五马分尸还严重,假如你从车头向车尾走去,又多了一个向后的张量,火车经过一座大山或一座大楼,又增加了新的张量。这么复杂的问题,引力场方程能描述得出来?从理论上说,宇宙中的所有天体,都对某个天体有引力,假如这个天体是地球,等于有无数只无形的手拉地球,这些都是矢量或张量。再说,空间弯曲就弯曲呗,与光速有何相干?两者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风牛马不相及,想不出两者有什么关系。

按本人的辐射力学,天体周围的引力是不同的,赤道引力大,两极引力小,因此太阳赤道平面有行星和小行星,如果从太阳系外面看,太阳也有一个太阳环;土星赤道平面有一个土星环,这个面引力最大,小天体就集中在这里了。天体周围有这么复杂的引力,引力场方程怎么描述呢?我们说的引力,就是爱因斯坦说的张量或弯曲。

假如有人用引力场方程计算出空间的弯曲程度,又有谁能证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空间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知道是弯曲的?弯曲多少?宇宙是充满物质和能量的,不存在所谓空间,空间是人类想象出来的,把某处的物质与能量排空,就得到空间了,空间是虚无的,人类就是这么规定的,怎么可能弯曲呢?能弯曲的一定是物质,不要把物质的属性强加给空间和时间。空间弯曲和时间伸缩,都是让人笑掉大牙的说法,幼儿园小朋友都不会提出这么幼稚的问题。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绝无仅有的一篇。开篇不久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长诗,表明这篇文章不是严谨的论文或科普,然后才进入正题介绍引力场方程的由来和含义,并认为大体正确,但特意做了以下说明:“公式中的等号不能理解为等于”“计算结果为零不能理解实际为零”“公式不能求得精确解”“对这个公式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最后署名是“自由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我总是想,他是引力场方程的支持者还是拆台者呢?他连等号都否定了,不就连根拔了吗?

有人说,引力场方程解释了水星进动,那只是传说,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试图用这个公式计算水星进动,计算过程又多次借用别人的各种公式来算,最终也只是算到一半就嘎然而止,算不下去了嘛。如果能计算水星进动(每转一圈轨道都发生变化),把不同参数代入公式,得出的结果就是水星公转轨道的每个点,能做到这样吗?中国人有个坏毛病,一看到公式就跪了,因为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从来不说公式也有错的,凡是公式都被老师当成真理。

爱因斯坦太喜欢数学了,在相对论中堆砌了几百个方程式,但他不是牛顿,牛顿是数学大师,是微积分的发明人,即使如此,牛顿也没有用冗长的数学推导求得物理定律,他是从大量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数学公式,包括万有引力公式,后来得到事实印证,成为物理定律,牛顿没有推导,是后人帮他推导的,很有可能是中国人,也只是简单几步的推导。不就是几个参数吗?逻辑关系明摆着啊,有什么好推导的呢?就像速度公式V=s/t需要推导吗?爱因斯坦的数学成绩是1分(6分制),这就漏洞百出了。连我都看出问题了,中国有些数学大师,对相对论的推导有微词,委婉表达,点到为止,不想得罪人,不想惹得一身臊,更不想损害自己的名誉地位。

我认为,用张量不好描述空间弯曲,除非用许多或无数个张量来描述,用曲率才能描述空间弯曲,把空间切成若干个有代表性的面,再求出每段弧的曲率,合并之后就是弯曲空间了。曲率要用微分来求,曲率倒数就是曲率半径了,但求曲率得先有一段弧,如果能找到这段弧,不就知道空间弯曲程度了吗?这正是想求的结果啊。

现有数学理论,能不能仅从一个天体的体积和质量,就求得它周围空间的弯曲程度呢?这不是现有数学方法力所能及的,也不是数学家能发明出来的,需要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发明出来,前提是天体周围的空间的确是弯曲的。爱因斯坦想发明这一公式,显然失败了,原因有三个:一是数学造诣不深。二是物理造诣不深,三是不存在空间弯曲。

其实不用求,任何一个天体的引力场,都是圆形或近圆的椭圆形,一圈圈的圆放射出来,距离越近,曲率越大,距离越远,曲率越小,远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视为直线了。赤道面上的引力最大,作用距离较远;两极面上的引力最小,作用距离较近。其他倾角面的引力和作用距离,介于上述两个平面之间。天体质量大小影响引力大小,但不影响“弯曲空间”的形状,如果空间真有弯曲的话。

可见,还是无法回避力,空间弯曲代替不了力,张量也代替不了力,只是换汤不换药,换了一个名词而已。爱因斯坦先入为主认为不存在引力,只存在空间弯曲,再发明一个数学公式描述弯曲空间,这不是科学方法。一个已知条件都没有,公式怎么能成立呢?力是客观存在,在牛顿之前就有了,中西方都有科学家探索过,牛顿用较多的数学语言描述了力,给出了一些概念,给出了一些方法,给出了一些公式,让人类知道有力这么个东西,也能计算这个东西的大小。

我随心所欲指出引力方程的问题,想到哪说到哪,只要有一点说对了,引力场方程就不成立了,数学是很严谨的,也是无懈可击的,一步不慎,全盘皆输。用许多个方程式推导出某个方程,每一步都有可能发生颠覆性的错误。每个人都做过无数数学题,如果推演过程很复杂,就很难回头一步步检查,但可以判断一下得数是否正确,如果觉得合理十有八九就是算对了。我们看引力场方场也是这样,如果觉得这个方程不符逻辑,十有八九就是错的,认真查找就能发现破绽。

为什么那么多老师同学没发现引力方程的错误呢?因为老师从来没布置过作业,这种题没法做;为什么那么多天文学家没发现这个问题呢?因为实际工作用不上,火箭飞船飞来飞去,从来没有进入过弯曲空间,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弯曲空间。

我也没有高人一筹。我有一本《相对论的意义》,收集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二十年前买的,从头到尾认真看过,后来也多次翻过,第一次看到引力场方程时,也把我吓傻了,太高深莫测了。相对论的许多观点和公式我都敢批,就是不敢触碰引力场方程,虽然直觉告诉我是错的,但找不到把柄,根本原因是看不懂。直到写这篇文章,再次恶补张量知识,再次研究引力场方程,突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不敢说每句话都说对了,但相信总体上是正确的。我的文章和理论随时欢迎别人批判,批得越激烈越好,说得有理我收回,说得无理我高兴,你读我的著作,还替我炒作,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连明星都喜欢放些桃花新闻出来给人家炒作,这样就能保鲜了。

爱因斯坦的许多观点,都是异想天开,虚无缥缈,不可触摸,无法验证的。对于一个学术新人,可以原谅他的无知、幼稚和错误,但能吹捧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吗?由于逻辑混乱,几乎没人能看懂相对论,发表时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自称能看懂,实际上他们也没看懂。现在自称懂相对论的人,其实是没有脑袋的糊涂人,不管他是什么大学的教授。一个高水平的学者可以发现真理,但其他学者和普通人应该能理解真理,几乎无人能理解的东西显然不是真理。

不是说爱因斯坦的所有文章或每篇文章都一无是处,而是总体上错的比对的多。19053月他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理由是解释了光电效应,现在看来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当时也只是假说,因为他的论文找不到任何根据。为什么那么容易获得科学界的最高奖?因为有一股力量推动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评委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在他的论文中寻找一篇还算沾边的授奖,作为弥补上年空缺的“追认奖”,这是绝无仅有的怪事,为了给某人授奖而寻找一个理由。还可以列出爱因斯坦的一些科学贡献,凭他的科学贡献可以称为一个有建树的科学家,但远远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或之一。

只要有媒体持续吹捧,就有人无条件相信了,越是想不明白的东西越是觉得了不起,越是敬若神明。也不想想,在爱因斯坦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高高举起,一百多年都不肯放下?就像中国人托举诸蔼亮,永远也不会放手的,因为他是智慧的化身,是中国人的骄傲。有人把爱因斯坦塑造成科学的化身,从而成为某些民族和某些国家的骄傲。

还记得中微子超光速事件吧?这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的实验结果,他们与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共同做的实验,参加实验的是来自11个国家的160名科学家,时间长达三年,共观测到1.6万个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实验结果可信度达到了99.9999998%,等级高达6级,达到4级就可信了。随后又花半年时间反复核查,提高精度,排除干扰,防止误差,还与全世界同行进行广泛和详细的交流,确信没有任何漏洞才在《自然》和《科学》杂志和网站公布。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哗然,因为推翻了爱因斯坦光速不可打破的定论,也推翻了狭义相对论。但没过多久就宣布说,实验做错了,线头松动没发现。事情有这么简单吗?显然是某个国家或某个财团在背后摆平了这件事。可见,当把一个学者吹捧为神时,科学进步就受阻碍了,因为神不是这么说的。还把科研团队负责人辞退了,他本应获得诺贝尔奖。

十七年前我在著作《生命是什么?》中,就用思想实验证实了光速可以超越:速度是相对的,没有参照物就没有速度,两支手电筒对射,两束光的相对速度是两倍光速。就像两辆以100公里时速对开的汽车,相对速度是200公里;对于地面而言,相对速度是100公里;对于并行汽车而言,相对速度是0。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有所不同,光在真空中有速度吗?没有,真空不是参照物,在宇宙中也没有真空。人类所说的光速,只是在空气介质中的速度。

维护爱因斯坦的权威,事关他本人的荣辱得失,若仅仅如此也没什么。问题在于:①爱因斯坦的理论误导全世界,持续至今一百多年,很多学者沿着他指引的错误方向前进,还取得了所谓的“科研成果”。②他的错误理论还被编入大学教材,一代又一代毒化青年学生。③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科学精英,一代更比一代强,但这些精英被淹没在爱因斯坦的光辉之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宣传,他们和他们的理论难以浮头,不能被世人认知和接受,使科学传播受到抑制,也失去了时代的榜样,儿童、少年和青年不再向往当科学家。④网上有些媒体,不厌其烦地宣传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冷饭反复炒,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让国家和民众沉浸在回忆中,这样还怎么前进呢?可能这些媒体和写手从美国得到资助,有人让他们宣传爱因斯坦。⑤由于爱因斯坦论著很少,观点不多,很难吹得起来,吹起来了也很难站得住脚。于是有人帮助爱因斯坦抢夺别人的科研成果,当有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时,就有人说引力波是爱因斯坦的预言;当有科学家宣称发现黑洞时,就有人说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必然解。

最近网上有一篇歌颂爱因斯坦的文章称“在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以后,我们才知道质量其实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质能方程哪里能看得出这个结论?文章说的质量其实是物质,我最先推出一个重要观点:“物质与能量是一回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可见,这个作者是替爱因斯坦剽窃我的科研成果。

最近网上还有文章说,爱因斯坦认为时间不存在,这又是抢夺我的科研成果,时间不存在是我最早提出的重要观点,至少是“明确提出,充分论证”第一人。估计又是那些得到好处的媒体和写手,在粉饰爱因斯坦,为爱因斯坦到处抢夺别人的科研成果。

爱因斯坦是时间的信徒,他研究了半辈子时间,不可能认为时间只是传说。他创造了一个词——时空,意为时间与空间的混合物,调鸡尾酒呢。他还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加入时间维,维是空间概念,时间能嫁接给空间吗?合并同类项是可以的,但必须是同类。分析问题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细分为各部分、各系统、各单元、各要素,若不这样,完全可以把宇宙视为一团混合物,一句话不就讲完了?他认为时间可以膨胀和收缩,物体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达到光速时间归零,简单问题想偏了。他认为时间需要传递才能实现,在宇宙各个角落摆满了钟,由于时间从这头传到那头占用了很长时间,所以他认为宇宙各处时间不同,常识问题想歪了,无人是这么想问题的。他认为站台一个人向进站火车发出一束光,车头车尾的人看到的光有先后之差,于是认为对于不同的人时间就不同。简直无语,啼笑皆非。他认为在运动火车上释放一个苹果,车上的人看苹果是垂直落下的,走了捷径;地上的人看苹果是斜线下落的,走了远路。于是车上的时间与地上的时间不同,车上的时间慢,地上的时间快;车上的空间与地上的空间也不同,车上的空间短,地上的空间长。著名的“钟慢尺缩”的“伟大发现”就是这么来的。我告诉你秘密:苹果是斜线下落的,只是车上的人看不到,因为他与苹果一起等速向前运动。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个人觉得自己家族的命运不好,风水先生告诉他是祖坟风水不好,为族人和子孙着想决定迁坟,他率众亲挖开坟墓一看,什么骨头都化了,只剩一副牙齿完好如初,泛着白光。风水先生解释,这副牙就是用来吃子孙的,把子孙都吃穷了。中国和世界的科学家绝大多数不得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被爱因斯坦啃咬太多,全部探照灯都照射到一个死人身上,所有活人都看不到了。

有时候看到一些新人冒出来,往往是爱因斯坦的翻版,他们身后有一股推力,把他们推上了不适合的学术高位。凡此种种,对人类而言都是灾难性的。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那些受到攻击的学者,往往是戴一顶不合适高帽的人,或者过度拔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索取荣誉时需要小心翼翼,假如不适合就不能要了,让给那些更适合的人,以免别人群起而攻之,自己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当美国乃至西方向我们推销科技人物、科学技术、科技产品时,有必要长一个心眼,经过大脑甄别、过滤、筛选才接受,尤其那些免费的东西,更要多一分清醒。那些赠送或倾销给我们的科技人物、科学理论、科研成果,有些是为了树立高科技大国的形象,打造国家品牌,让全球中小国家跟随和拥戴自己,自己能一呼百应,指挥全球,自己的产品、服务和教育就能畅销全世界,还能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为我所用;有些是通过精神产品误导我们,控制我们,奴役我们,让我们误入歧途,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钻到牛角尖里不能自拔,伤害我们的心灵;有些是通过有形产品伤害我们,伤害我们的身体、环境和财产,如鸦片、转基因、化疗药等。

人生的成就在于向国家和人类奉献了什么,而不是获得了什么。不要把学习了什么,考上了什么,当上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当成人生成就。袁隆平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向国家和人类奉献了高产杂交水稻和杂交技术,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荣誉,挂上了什么勋章,没什么人注意这些东西。他逝世后,有一张挂着一长串勋章的照片在网上流传,这让我感到惊讶:原来他也有一串。

袁隆平与爱因斯坦是两类科学家。袁隆平是贡献大,宣传少;爱因斯坦是贡献小,宣传多。袁隆平是十全十美,碧玉无瑕;爱因斯坦是三分优点,七分缺点;袁隆平死了就死了,入土为安;爱因斯坦死了却不死,阴魂不散;袁隆平死后,他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爱因斯坦死后,他的很多科研成果误导人类。



20214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赏《生命是什么》的作者
关注作者的微博

版权所有——吴志    http://www.wu-zhi.com 手机网址:m.wu-zhi.com

购买热线: 020-85676671    13682279901
粤ICP备06116731号

网站统计

手机网址:
m.wu-zhi.com

mobile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