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的 本 质
梦是神秘的、离奇的,一幕幕无中生有、搬弄是非的电影在大脑中放映,自己是电影的观众或演员,这些电影有断断续续的故事情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符逻辑的,有不符逻辑的。人类一直想解释梦,就不知从何处下手。然而,梦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梦的来源。梦是大脑神经元有组织、有目的的功能性活动的结果。人睡着了,大脑神经元没有睡着,也没有睡觉,因为他们没有这个习惯。他们总是处在生理运动和功能运动的过程中,只不过节奏时快时慢,强度时大时小罢了。神经元的功能运动就是工作,有工作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图像,有图像就有梦。假如脑神经元也需要睡眠,而且与人的睡眠同步,那么就没有梦了。梦是基本生物与人的工作时间差造成的。
梦的制作。梦类似电视,制作也相似。有一种电视节目,是选取过去节目的某些片断,进行剪接、编辑、加工、综合制作出来的。梦也是从记忆仓库中提取一些片断、情节和素材,随意组合、随意演绎、随意发挥,就成了梦。梦中的每一个镜头,都来自于所见所闻所思所历,尤其是最近印象深刻的事件。梦中的所有画面,不管多么离奇,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或影子,人从未接触过的事物,不会进入梦。从来未见过听过摸过大象及其图像的人,不会梦见象。在本书出版之前,世上无人梦见自己进入人体之内的基本生物大世界旅游,因为这是一个人类未知的世界。至今为止,世上也无人能从梦中进入十一维的离奇世界,因为这个世界超越常识,超越生活。
梦的成像。梦的成像是在大脑皮层视幕中完成的,原理与回忆成像、思维成像是一样的,大脑中的记忆—思维控制中心发出电流后,打在视幕上,使视幕中的神经元受到刺激,并按一定次序、节律和强度跳动形成图像。换句话说,是电流在大脑视幕引发了一连串的组合化学反应形成了图像。
大脑的回忆区域有一个特点:触其一点,引燃一片。即触到某一开关,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化学反应,如听到旧歌就会联想起过去的生活,见到故人就会联想起彼此共度的时光。当然,梦也是如此。白天见到或想起一个人,夜晚做梦往往会梦见与这个人有关的一连串“故事”情节。梦不一定都能记得住,有些梦只是很轻微的化学反应,轻微的燃烧一掠而过,留下的痕迹不深,所以第二天起床后什么也想不起来,甚至觉得一夜无梦。其实,人几乎每夜都有梦,无梦之夜是很少的。
视觉成像、回忆成像、思维成像和梦境成像,都是在视幕中完成的,不同的是,视觉成像是强电流引发的,密集、高速电子撞击大脑视幕形成视觉,反应强烈,图像清晰;回忆成像、思维成像和梦境成像是弱电流引发的,电子的密度小得多,反应较小,图像不清。前三种成像都是人处于工作的状态中产生的,是受意志控制和支配的,而梦境成像却是在睡眠中产生的,是不受意志控制和支配的。类似于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是自主工作、不受意志控制的。这很正常,因为无论大脑还是植物神经,都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有共同的本质、相似的结构,就有相似的功能。人觉得奇怪,只是因为不受意志支配而已。
视觉成像记录的是当前的经历,就像摄像机在扫描外部的世界。回忆成像记录的是过去的经历,就像放映机在放映过去的经历。梦境成像记录的是虚拟的经历,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剪接、编辑资料,再放映出来,既不是过去的经历,也不是现在的经历,更不是未来的经历,而是想象出来的经历,不是记录片,而是故事片,经过了“艺术加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梦境就像另一个世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就像亲身经历一样,似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不过只有模糊的视觉和听觉,缺少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和机体觉等,经历也不够连贯,是跳跃性的。将来科学发达之后,梦中的感觉是可以放大和扩展的,与亲临其境几乎一样。思维成像记录的是虚拟的事物,也是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剪接、编辑资料,然后放映出来,形成了具有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影像。这与梦境成像具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思维成像是受到严格控制的,梦境成像看起来是不受控制的,或者只受到植物神经的控制。当然,思维过程主要是模拟事物的逻辑关系,影像往往是隐性的。总的来说,回忆成像、思维成像受到大脑控制,视觉成像、梦境成像不受大脑控制——这里的梦境是指深睡眠时的梦境。
梦的分类。人的睡眠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浅睡眠,一种是深睡眠,在浅睡眠中发生的梦是思考型的,在深睡眠发生的梦是训练型的。思考型的梦是不受人控制的思维,是白天思维的继续,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思维模式而已,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型的梦是为了训练大脑的思维,我们知道思维是对记忆材料的重新组合,白天储存了很多材料之后,能不能提取出来,重新编排组合,生成思维电流,在大脑的视幕中显现出来,这是需要运转一下的,就像安装了一台机器,也得运行一下,使各部分得到磨合与协调。我们做的梦,并不是白天经历的重复,而是打乱后重新编排的,若不打乱,提取出来的只是记忆,而不是思维。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要提取出来,形成思维,就容易得多了。当然,这么过一遍之后,也有助于记忆的巩固。把一些很久以前的记忆材料翻出来,组合成梦,也有助于加强、巩固这些记忆材料的储存,当然,也检验和训练了陈旧资料的提取能力。
梦的属性。人存在三种基本活动: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体能活动。梦属心理活动,亦即思维活动。确切说,梦是人的一种思考方式、思维模式。具有随意性、自由性和跳跃性,不受人的意志控制,但人的思想、经历和见闻,对梦有影响。梦源于生活,又脱离生活。现实不可能出现的事,梦中可以出现;不符合逻辑的事,梦中可以发生。因为梦是一种思想,任何思想都是源于生活,又脱离生活的。由于这种思想是自主发生的,不妨称为自主思维或自主思维模式。自主思维不只发生在睡眠中,在清醒、迷糊中都可能发生。自主思维有显性的和隐性的,隐性的没有记忆、不留痕迹,有时只给你一个结果。灵感就是隐性自主思维的结果,没有过程,没有痕迹,可发生在清醒、迷糊中。有时在看书报、看电视、看图片中,触到某个开关,灵感就蹦出来了。牛顿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产生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发生在白天的隐性自主思维。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努力回忆某个人的名字或某件待办的事情,怎么都想不起来,干脆放下不想了,不久这些名字或事情,就自己冒出来了。这不是大脑不想了,而是自主思维帮你想,想出来了就把答案告诉你。这类发生在白天的隐性自主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人们对自主思维的结果,都是乐于接受的,以为是神灵所赐。过去人类认为梦是多余的,是无效劳动,这是一种误解。人类的任何一种思维模式,不论是共有的还是特有的,都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和开发自主思维,是十分有意义的。
梦的意义。任何事物,只要普遍存在于人体之中,就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梦也如此,因为基本生物绝不会搞一些无聊的发明创造。假如人认为某一组织、某一器官、某一功能是多余的,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人的无知。梦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解决实际问题。梦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点匪夷所思,但却是客观现实。相信每个人都曾得到梦的提示、暗示,并曾借助梦的力量解决某些问题。在某一段时间内,苦苦思考某个问题,而又无法得到答案,往往会从梦中得到答案。西班牙心理学家何塞·冈萨雷斯为《趣味》杂志做了一个调查报告,调查显示,5%的西班牙人在梦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英国《卫报》最近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1000人中,超过了30%的人说他们在梦中得到了最好的点子,只有10%的人说他们在办公桌前想出好点子。浪漫派诗人泰勒·柯尔律治在梦乡中写出了最美的诗句,他坦承,著名诗篇《忽必烈汗》是他在梦中做出来的,他醒来后就赶紧把诗写出来,可惜一走神就忘了结尾部分。浪漫派作家雪莱夫人也是根据梦幻写出小说《弗兰肯斯坦》的。化学家凯库勒在梦里看到一条蛇咬着尾巴旋转,因而得到灵感,6个碳原子苯环的结构图由此产生。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领袖艾哈迈德·亚辛,出生时母亲不知起什么名字为好,梦中有人对她说:就叫艾哈迈德吧。可是家族中有个叫艾哈迈德的小伙子,不是个本分人,她母亲因而不太愿意,但还是照办了。长大后的亚辛,更不是安分守己之辈。九十年代初,我父亲离休后无所事事,迷上了彩票,但从不中奖,某夜梦中有个长须老者告诉他一组号码,他惊醒后用笔记下,次日照号买彩,果然中了大奖。虽然现在看来奖金不算高,但在当时,是一笔钱了。
这本书的许多灵感都来自梦,以至于每夜睡前都要在床头放上纸和笔,什么时候被灵感惊醒,就及时记下。有时写书被卡住了,怎么思考都无济于事,睡下后在迷迷糊糊中或梦中,就得出了问题的答案。有趣的是,我对梦的理解,居然来自梦。写书写到梦的章节,提出了四五个观点并进行了论证,感觉尚可,定稿了。某日偶尔翻出,越看越不顺眼,觉得与事实不符,决定推翻重来。写了一两页,卡住了,苦思一个下午,仍然无法对梦的本质作一个合理的描述,闷闷不乐,无心写作,看了一晚电视,晚上12时冲了个冷水澡,清醒了些,动笔写《聪明与愚蠢的本质》,直到三点完成初稿,上床睡觉,没想过梦的问题。天亮前做了一个梦,对梦的本质作了一个浓缩的、完整的描述,惊醒后,感到十分惊讶、兴奋和满意,立即起床记下要点,次日把梦中得到的观点一展开,再添枝加叶,并经以后的多次补充修改,就形成这篇东西。这说明,睡着之后大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如果没有梦,真不知如何解释梦。
这不是偶然事例,而是众多事例中的一个。我发现睡眠居然是解决疑难问题的最佳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写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啃的硬骨头,久久冥思苦想都得不到解决,身心疲惫之际,躺下睡觉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中,就会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灵感。绝大多数难题都是这么得到解决的,最难的问题甚至需要几天时间,问题卡在那里几日无法继续写作,上了电脑一会就昏昏欲睡了,根本就没法写,遇到这种情况即使大白天也只好躺下睡觉,每次都会得到一些灵感,清醒后又被否定,最终会有一个灵感是自己所需要的。
二是提高思维能力。不论是浅睡眠思考型的梦,还是深睡眠训练型的梦,都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思考型的梦对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而训练型的梦,梦中所见,大多是无关紧要、无事生非的事物,这些东西又有何价值?价值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功能开发和功能保全。学生做作业有什么价值?从作业内容看,毫无价值,因为当时学生不需要解决这类问题。然而,通过作业可以开发和保全学生的智力。梦也如此,通过把一连串有关和无关的事物串在一起,这就是思维功能的开发和保全,清醒时思考,睡眠时继续思考,大脑才会更好用,更聪明。自主思维人们用得比较少,经常处于闲置状态,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功能丢失,经常做些梦,就使这种能力得以保存和提高。基本生物费尽心机为我们保存和提高自主思维能力,是因为这种能力太重要了。人醒着的时候,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思维要应付方方面面,而思维模式是按部就班、逻辑严密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思维模式就形成了思维定势、思维框框和思维禁锢,思想再也难以跳出去了。而自主思维模式是跳跃翻腾、自由飞翔,正好形成互补,这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跳跃,没有翻腾,没有自由,没有飞翔,人的思维就会僵化。
为什么白天苦思不得其解,梦中信手拾来?就是思维模式导致的差异。就像魔术表演,从正面看永远是个谜,从背面看一瞥破天机。1665年英国人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植物细胞时,就认定和命名为细胞(cell,意为小室,一种像房子一样的结构而已),并不认为是生物。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也只认为细胞是有机物。此后一代又一代的生物科学家、医学科学家和农业科学家,明明看到了活生生的细胞,也只肯承认细胞是活的组织;明明看到细胞体内有许多器官,也只肯命名为细胞器,多加一个“官”字都不愿意,因为细胞若是有了器官,就是独立生命了。人类跨出这一步,居然那么难。爱因斯坦为什么伟大?因为他有一种与凡人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使将来科学证实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多数观点是错的,他依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他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思维模式。可见,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有多么重要。
三是加深和巩固记忆。人经历过的事件,就会被基本生物分解成若干素材储存起来,这些素材就是事件中的“人”与“物”,需要时把这些“人”与“物”串起来,就是回忆了。素材储存在大脑中,时间久了就会丢失和忘记,为了不丢失素材,就要经常提取出来,清醒时提取就形成了回忆,睡眠中提取就形成了梦。清醒时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把“人”与“物”按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串成“事”,这种回忆比较接近实际。睡眠时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弱化,串起来的“人”与“物”就是随意性的了,可以把无关的“人”与“物”串起来,所谓无关,也就是空间上的无关,时间上的无关,这里的与那里的串联,现在的与过去的串联。这么“乱”串,就成了发明创造,虚拟出自己的生活。这没关系,目的是把素材记住,把各种素材串起来,才是最高效率的记忆。记忆大师都是用随意串联的方法记下大量“人”与“物”的。学生要记住大脑中的几千个英语单词,一种方法靠背诵,这就是回忆。另一种方法靠应用,通过笔或嘴把单词串在一起,对于逻辑思维正常的人,这就是创造;对于逻辑思维不正常的人,这就相当于“梦”。之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只是一个切入点的问题,白天思考的问题,被提取过的素材处于开放状态,夜晚就容易被提取出来。
四是提示或暗示生活。人类平时由于忙碌而忽视的一些问题,往往会从梦中得到提示或暗示。比如,平时对亲人关爱较少,突然在梦中失去亲人,使自己猛然惊醒,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情不自禁走到床边看看刚才“失去”的亲人,亲人安然无恙,才放下心来。但想想梦中发生的事情,也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于是暗暗叮咛自己今后给亲人更多一些关爱。这种提示或暗示,可能来自自己的大脑,也可能来自基本生物,归根结底是来自基本生物,区别只是直接或间接。
五是拉长生命,丰富生活。人的睡眠时间比较长,夜晚和中午总共睡眠10小时左右,约占41%,而人睡死之后,是没有知觉的,与死亡没有什么区别,这无异于浪费生命。有了梦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人在睡眠中就有了知觉,有了意识,生命又得到了继续。虽然这只是一种精神生活,但精神生活在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的生活归根到底就是一种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只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所谓享受就是为了满足感官的需要。确切说,物质不会生活,精神才是生活,物质只是精神生活的一个道具,如此而已。有了梦之后,就为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活在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之中,人可以在这个世界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完全不受现实世界中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和物理定律的束缚,随心所欲,心想事成,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假如没有梦,人的生活就会少了许多色彩。
六是检测系统运行状况。人其实就是一台机器,由多个系统组成,各个系统包含有众多零部件。白天是工作时间,出了故障也要带病工作,夜晚就需要修复,修复前就得检测一下各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做梦就是一种检测手段。在梦境中与在现实中,人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具有相似性,这就使检测成为可能。比如,做一个噩梦,肾上腺素分泌就大幅增加,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全身处于紧张的应变状态,这样就可以检测出各有关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了。若肾上腺素分泌很少,人显得无动于衷,这就说明出了毛病,有关细胞就会接到指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进行修复工作。也许,这正是噩梦比美梦多的原因。当然,各种梦都有其特殊的功能。
七是烧掉剩余的营养物质。人每天摄入的营养和烧掉的营养是不平衡的,绝大多数情况是摄入多于燃烧,多余部分会转为脂肪,长此下去,日积月累,就会成为大胖子,反而极大地妨碍生存。为了消耗多余的营养,睡眠时除了生理活动的消耗之外,还要进行一些功能活动,以加速能量的消耗,在睡眠中肢体是无法进行功能活动的了,唯有大脑可以进行功能活动,而大脑恰恰是耗能大户,大脑重量只占全身的2%,消耗能量却占全身的22%,因而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到大脑的头上了。科学家研究发现,人进入梦多的深睡眠状态时,大脑活动变得近似疯狂,几乎可与清醒状态相提并论,同时伴有眼动加快,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的现象,这说明能量在加速消耗。既然是为了消耗能量,想什么就无关紧要了,所以梦都是胡思乱想、随心所欲的。
既然梦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消耗多余能量,当能量摄入少于消耗时,就应该无梦或少梦。白天吃得很差,却从事高强度、大负荷的体力劳动,或进行长时间的激烈运动,当夜一定睡得很死,一闭眼天就亮了,一夜无梦。不过人体内还储存有多余的能量,也需要燃烧,也会做些梦。若是撑得太胀,消耗又不大,反而睡不着了,睁着眼睛胡思乱想,这也是一种能量消耗的方式,而且能量消耗更大,不过这是做白日梦,或称失眠。这是人体不良感觉干扰了睡眠,使人无法进入睡眠状态。
在梦的两种类型中,思考型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短,训练型能量消耗小、持续时间长。白天深度用脑思考一些问题,睡眠就睡得不香、不沉、不死、不踏实,大脑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中,仍然会继续白天的思考,这是一种积极的思考,但思考的方式与白天不一样,思考的结果也不一样。睡眠时有事挂在心上,放不下心来,睡着后也往往处于浅睡眠的状态。有一个周末的中午,我在床上休息,两岁的儿子在床上玩,由于太困,我迷迷糊糊睡着了,突然小孩一声尖叫,从床头摔了下去,我惊醒后一个翻身,一把抓住他的大腿,幸好脑袋离地面还有十厘米。从惊醒、判断、翻身到伸手抓住他,居然在瞬间完成,一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来,当时睡得很浅,脑袋还在惦记着儿子的安全,他所在的位置和危险状况,也许心中有数。看来梦游也是属于浅睡眠,大脑并没有深睡,只是处于浅睡眠的状态而已,因而能行走自如,不过由于负责记忆的部分关闭了,所以第二天什么都不知道。睡眠时受到干扰,也容易处于浅睡眠的状态,只要大脑处于浅睡眠的状态,大脑就处于工作的状态,只是工作方式不同罢了。
训练型的梦,目的虽然是训练,但却是在游戏中获得训练,自由自在,似是消遣,人并不认为这是一项工作,而认为这是一种玩耍,看来基本生物的训练方法是很高超的。当然,这种训练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消耗多余的能量。白天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或体内储存的能量偏多,为了取得平衡,大脑就会随意做些梦,目的是消耗多余的能量,绝大多数梦都是属于这种情况,毕竟能量不平衡是几乎每天都发生的问题。科学家早就知道睡眠有浅睡眠和深睡眠两种状态,这正是它们的区别和本质所在。人们也觉得有梦的睡眠才睡得香,因为人们所指的梦,是训练型的,这种梦不是工作,而是消遣,人在这种状态中处于深睡眠,所以睡得好,这也正是原因所在,深睡眠才是真正的睡眠,在这种睡眠状态下,才会有真正意义的梦。
不过从价值上看,思考型的梦是一种积极的思考,这才是最有价值、最值得开发的。但这种积极思考只出现在深度思考之后,而深度思考的情况不太多,在体力劳动者中,是极少深度用脑的;在脑力劳动者中,深度用脑的时间也不太多。一般发生在准备考试的学生中;正在攻关的科技人员中;正在写书、写文章的作家中;正在进行重大决策的公司主管中;正在进行作战的军队指挥官中;正在面临严峻考验的政治家中。一般人若沉迷于某件事,而这件事又要深度用脑,也会发生浅睡眠中的积极思考。浅睡眠积极思考,没有过程,只有结果,确切说是不记得过程,这种结果好像是瞬间从大脑中蹦出来的,因而人们把这种现象叫灵感。
最常见的梦是深睡眠训练型(或称消遣型)的梦,这种梦与当天多余的能量成正比,与体内储存的能量成正比,与最近经历的事件成正比(包括所历、所看、所听、所忆),与深睡眠的时间成正比,与睡眠所受的干扰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
-
(当天多余的能量+体内储存的能量)×最近经历的事件×深睡眠时间 梦的做功量=----------------------------------------------------------
-
睡眠所受的干扰
梦的做功量即梦的长度与强度之乘积,当天多余的能量即当天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差,若消耗多于摄入,就是负数。最近经历的事件指经历事件的多少。睡眠干扰有很多种,如太吵、太冷、太热、有蚊子,睡前吃得太饱,睡前喝了咖啡,睡前用脑过度(受化学惯性的影响),有失眠症等。干扰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进入深睡眠,若干扰过大,则会无法入眠或把人吵醒,这时影响的就是睡眠时间了。
虽然梦能消耗能量,但生活富裕的人,摄入还是远远大于消耗,造成人的肥胖,肥胖是一种病,这是人类的进化尚不到家造成的,主要原因是食欲大于身体的实际需要造成的,而且基本生物找不到一种更有效的消耗多余能量的方式。另外,能量代谢功能出现障碍也会造成肥胖,夸张说这种人喝水也会长肉。胖人深睡眠比较多,睡觉比较深沉,往往是倒头就睡,呼噜大作,梦可能也比较多,因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当然,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能睡的人容易发胖,毕竟睡眠比活动消耗的能量更少。
什么时候梦多?睡得香的时候梦多。什么时候睡得香?累的时候睡得香。白天从事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或体能运动,感到比较累,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当夜梦就多。尤其是平时活动少的人,突然有了大的活动量,当夜一定睡得香,梦也多。虽然当天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但更重要的是,大幅拉长了深睡眠的时间。在公式中,深睡眠时间与当天多余的能量两要素中,前者对梦的做功量影响更大,增减相同数值,得数是不同的。如果当天的营养很丰富,而且没吃胀,梦就更多了。适度的劳动和运动有利于健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帮助睡眠,而睡眠可以帮助细胞分裂。梦虽然无助于睡眠,但梦多的人健康,却是有道理的。当然,这里说的梦,是指深睡眠训练型的梦。
梦的发生也是有规律的。梦中所见,一般是最近一段时期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尤其是当日所见所闻所想,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看到、想到的事物,本质是电流引发大脑视幕一系列化学反应,并形成了相应的图像。到了睡眠时,把白天和近期存入的记忆材料提取出来,并把白天和近期曾有过的脉冲重复一下,在大脑的视幕依次燃烧,串成了各种图像,形成梦,这样的制作最为简单、最为省事。通常梦中的图像和情节是移花接木、剪接拼凑、时空跳跃的,这是因为各种图像串在一起,就成了跳跃性的图像了,这是时间上的串位;有的人物,实际上是几个人的综合体,如身高是某个人的,长相是另一个人的,身份又是第三个人的,这是空间上的串位。通常白天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事物,引起了大脑的兴趣和注意,拨动了记忆仓库中的某些同类信息,夜间做梦时就往往成为导火索,拉出一串事物来,不过也是变形走样的了。梦境成像是合成的,或说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组合的,在控制放松的情况下,出现串位很正常。白天的思考是受控制的化学反应,夜间的梦是不受控制的化学反应,因此两者虽在影像上有关联,但在逻辑上并不衔接。这好比白天是骑马奔驰,夜晚是信马由缰,走到哪算哪了。
梦中所见,是自己的虚拟经历,刺激感觉形成的信息主要来自体内;白日所见,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刺激感觉形成的信息主要来自体外。由此可见,大脑视幕成像是多源头、多路径的。一是源于外界,二是源于体内。外界的是视觉,体内的又分为思想、回记和梦三个源头。深睡眠时所有的路径都关闭了,只有梦的源头是活跃的,路径是畅通的。梦的电流除了在大脑成像外,同时也输入记忆控制中心,生成了记忆信息储存起来,使人在醒来后也能回忆起昨夜之梦。
人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思维、回忆和梦,都是属于虚拟世界。虚拟生活虽然不如现实生活重要,但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用,甚至有些人的幸福感,主要来自虚拟世界。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音乐发烧友,以及沉迷于书中的读者,他们的幸福生活主要来自虚拟世界。人们常用“祝你做个好梦”来相互祝福,做个美梦,可使人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做个噩梦,可使人尤如遭遇了一场人生大劫。
看电影、电视、小说是现实生活,但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可以把人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看《三国》时你就置身于三国时代之中了,所以你会哭或笑,看到伤心处也许还会为古人流泪。三国是一个已经逝去的历史时代,对于今天而言,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事件虽有一定真实性,但毕竟是经过文人加工和拔高的故事,这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了。
其实,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难以分割的,从广义上说,人的感觉、记忆、思想、感情和欲望,都是虚拟的,都是在大脑深处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完全是基本生物创造出来的。吃颗糖是现实生活,感觉甜是虚拟生活。糖是没有味道的,之所以甜,只是感觉而已。面对同一种物质,不同动物有不同的感觉,人觉得大粪臭,苍蝇觉得大粪香,这就是感觉的不同,本来大粪就是没有味道的。但虚拟世界是由现实世界派生的、引发的,没有现实世界就没有虚拟世界,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精神来源于物质,没有大粪,就没有香臭。
在梦中,人是有自我意识的,虽然不是完整的自我意识,但梦中的你还是你,梦中遇到事件,你的反应依然故我,按对自己的利害关系,产生喜悦、悲哀、惊恐和愤怒,随后的行为取决于自己的性格,该出手时会出手,该躲避时会躲避,完全按你本来的性格行事。因为人对事件的反应是一系列化学反应,任何事件都会产生条件反射,在人体内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一系列化学反应已经是程式化的了,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遇到相同事件就会引发相似反应,所以在梦中你的言行举止还是老样子。当然,梦中的行为并没有真正出现,那是驱动行为的下行电流不够强大,推动不了身躯,但这种电流被感觉系统和记忆系统记录下来了,因而当时你认为自己有这种行为,事后也能回忆起这种行为。
梦,也许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比如,梦是不是基本生物与人沟通的渠道?人们常说的神灵托梦、祖宗托梦,也许就是基本生物在与人沟通。基本生物与人之间,若没有一座桥梁相通,真是太遗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