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环境与生命的关系


        环境真正引起人类的重视,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不过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还是初步的、肤浅的。甚至,绝大多数人,对环境的地位作用,还完全没有认识。

   环境是各种生命要素的总和。即温度、湿度、气候、土壤、水、空气、阳光、压力、重力和磁场等生命要素的总和。每一种生命要素,都是生命的支柱,不可或缺,不可改变。否则,原有生命要素所支持的生命就会改变、坍塌或消失。在众多生命要素中,土壤是最重要的,因为地球的一切生物,归根结底,都是从土壤长出来的。没有土壤,地表的水是纯水,连鱼也无法生存。土壤为生命提供了绝大多数元素。

   环境是生命的基础,环境决定生命。有什么环境就有什么生命,因为有什么环境就有什么化学反应,有什么化学反应就形成什么生命。从生命的角度看环境,生命得以出现完全是一种偶然,因为一切环境因素都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成为生命的温床;从环境的角度看生命,生命的出现则是一种必然,因为一切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必然地产生相应的生命。

人类一直认为,地球生命的出现纯属偶然和巧合。地球离太阳近一点或远一点,地球的气温高一点或低一点;地球大气的压力大一点或小一点;地球的重力多一点或少一点……等等,都不可能有地球生命。甚至,如果没有一颗巨大的木星在地球的附近保护,那么地球的生命也早给小行星砸死了无数遍。是的,站在生命的角度看环境,的确如此。

不仅人类这么想,每个人也这么想:自己的出生,纯属偶然和巧合,正因为存在无数个偶然和巧合,才幸运地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人这么想,鱼也这么想。海中的鱼常常想:幸好海水中的盐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否则我们就不会存在了。河里的鱼也常常想:幸亏河水中没有盐,否则我们早就被腌成咸鱼了。浅海里的鱼常常想:幸亏这里水浅,否则我们早就被压扁了;深海里的鱼也常常想:幸亏这里水深,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会炸开了。所有水中的鱼常常想:幸亏地球有水,否则我们就被晒成鱼干了;所有陆上的动物也常常想:幸亏地面没被水淹,否则我们早就被淹死了。

对锅中不断翻滚的开水,人的内心是充满畏惧的,要是地球上的气温和水温都是100度,人就被烤熟和煮熟了。然而,有的生物却认为开水太冷了,海洋深处火山口附近的细菌,在350℃的水温中过着舒适的生活。海底最高温度的火山口,温度高达407℃,这个温度比铅的熔点还高,在这么炽热的火山口,居然生活着虾、蚌和细菌,这是2006年的科学新发现。因事故被埋在几百米深矿井中的工人,那种绝望与痛苦,常人是不敢想象的,不过在地下6000米深处,有些细菌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人类把这类生物称为极端生物,意为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生物,这说明人类是井底之蛙,见天不大,在这些生物看来,人类才是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极端生物。

其实,环境因素多了什么或少了什么,生命一样存在,只不过存在的是另类生命罢了。即使地球上的某个生命要素截然不同或根本不存在,地球仍能孕育出相应的生命形式,只不过不是地球上现有的生命形式罢了。然而,站在环境的角度看生命,当今地球的环境,必然孕育出当今地球的芸芸众生,包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因此,环境孕育生命,顺着看是必然,反着看是偶然。必然与偶然,就是这么辨证统一在生命之中。

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实,环境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什么生命能够生存,生命是环境的衍生物,由不得生命去竞争。虽然不同的生命会竞争同一个生存空间,但胜败在竞争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表面看是某一物种竞争失败而衰落、灭亡,实际上是环境决定了这一物种的生死存亡。南方的水田长水稻,北方的旱地长小麦,不同的环境长出不同的生命,把麦粒播入南方的水田,长不出小麦;把谷子撒入北方的旱地,长不出水稻。同一块地里长出各种植物,有的茂盛,有的稀落,这不是竞争的结果,而是环境决定的结果。

当然,有一些拥有高度智慧的生命,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或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无论改变什么,都无法改变环境决定生命的法则。病菌侵入人体,使人患病,把抗生素打入人体,药物就追杀这种病菌,直到消灭殆尽。药血环境,决定这种病菌不能生存。其中少数病菌为了生存下去,把自己体表某些特殊蛋白质移走,使药物失去目标,从而得以在药血环境中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是变异的新病菌,而不是原来的旧病菌,也就是说,药血环境决定旧病菌不能生存,新病菌能够生存,在这里也是环境说了算。

环境从来都是只作决定,不作选择。生物从来都是乘势而起,随势而去。得势的生物迅速扩充地盘,侵占失势生物的地盘,造成前者的繁荣和后者的萎缩。这是生物竞争的主要方式,两类生物为了同一生存空间而展开厮杀,是物种竞争的次要方式。蓝藻没有与哪种生物争夺过天下,三叶虫没有与哪种生物争夺过天下,恐龙没有与哪种生物争夺过天下,人类也没有与哪种生物争夺过天下,地球史上的四个统治物种都没有与谁争夺过天下。

当一种生物要以另一种生物的躯体作为物质和能量来源,或两种生物的接触会产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而且,两种生物又实力相当,才会爆发生死大战。寄生于人体内的细菌,与人体细胞和平共处。而病菌与人体细胞接触,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破坏人体细胞,因此人体白细胞与病菌之间就会展开一场生死大战。病毒则要利用人体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代谢和繁殖,直接破坏人体细胞,因此人体白细胞与病毒之间也会展开一场生死大战。

总的来看,生物的诞生、发展和灭亡,全过程都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既包括众多的生命要素,也包括其它种类的生物,这些生物也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孕育生命,环境派生生命,环境决定生命,这是大自然的法则。自然环境可以创造自然生命,人工环境也可以创造人工生命。猪与野猪,有很大的差异,猪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物种,而这个物种,是人工环境所创造的。没有人造的环境,猪只不过是野猪的一个分支,数量很少,濒临灭绝。任何家禽、家畜,都是人工环境创造的物种。同样,人类所种植的植物也是人工环境创造的物种。当然,人类也是人工环境创造的物种。

环境越简单,生命也越简单;环境越复杂,生命也越复杂。太阳是一个简单的星球,基本物质是氢和氦,化学反应只有简单的核聚变,由核聚变表现出来的生命也是简单的。氢聚变成氦,生命在瞬间诞生和死亡。地球比太阳复杂得多,拥有九十多种元素,有大气,有气压,有气候;有海洋,有河流,有湖泊;有高山,有丘陵,有平原;有磁场、有辐射、有日照;有昼夜,有四季,有寒暑;有固体,有液体,有气体……等等,复杂程度,数不胜数。地球是人类已知的最复杂的天体,因此地球生命也是人类已知的最复杂的生命。太阳系行星、卫星的复杂程度介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其生命复杂程度也介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有些行星、卫星表面看是死寂的世界,其实,其内部和表面,也存在着许多尚不为人所知的化学反应,也就是存在许多尚不为人所知的生命形式。人类若想在宇宙中寻找高智慧,到环境复杂的星球上去找。在一个比地球更复杂的行星或卫星,必然存在更复杂、更高级、更智慧的生命。

环境越适宜,生物的体型越庞大;环境越恶劣,生物的体型越小巧。就多细胞生物而言,生物体形的大小与环境的优劣成正比。假如地球诸多生命支持要素都处于地球生物生长的最佳状态,那么地球上的植物就会厚实地覆盖地球陆地,小草也许有十米高,大树也许有一千米高,一粒米也许可以装满一个饭碗,一个苹果也许可以装满一个箩筐。地球上到处都是吃不完的食物,相应地,地球上的动物体型大、数量多。在恐龙时代,气候温和,地壳平静,是地球环境最适宜生物生长的时代,这是一个黄金时期,丰富的植物与动物,足以支持大型动物恐龙的生存和繁衍。但进入白垩纪晚期,气候变冷,地壳出现造山运动,地球上的植物变得袖珍了、稀少了,动物也随之大幅减少,加上平原变成了高山,身躯庞大的恐龙赖以生存的地盘大幅减少了,这样,不论食草恐龙或食肉恐龙,再也无法填饱肚子了,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到了6500万年前,种群的数量已少到不能继续繁衍,最后一批恐龙灭亡。恐龙由最盛到灭绝,经历了几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在最后阶段,由于寒冷,许多恐龙蛋无法孵化,许多恐龙冻死饿毙,被造山运动埋在了地下,变成化石。其中一些恐龙通过遗传变异,缩小了体型,演变成新物种,才得以在恶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在宇宙中,十全十美的生物环境几乎不存在,宇宙不是为了生命而创造出来的,不可能把众多的生命要素调到“最佳”。在人类看来,宇宙中更多的是“恶劣”环境。人类寻找地外生命,通过射电望远镜探索了整个宇宙,仍然一无所获,不仅因为地外生命太远,而且因为地外生命太小,地外生命的主要形式是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生物。

环境越舒适,生物的智慧越低下;环境越恶劣,生物的智慧越发达。物种形成之后,其智力的进化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智力的高低与环境的优劣成反比。植物为什么没有大脑?因为环境太好了,天上有阳光,地上有水土,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植物就能生长了,再长出个大脑来,实在是多余。猪的智力为什么低下?因为环境太好了,一切有人送上,坐享其成,实在没必要长出一个聪明的大脑。鲸鱼的智力为什么不高?因为环境太好了,张开大嘴游泳,鱼虾就送入口中。恐龙为什么脑袋那么小?因为环境太好了,当时气候十分温暖,阳光十分灿烂,地球上的植物十分茂盛,动物十分繁多,到处都有吃不完的美食,而且普天之下无天敌,有个小脑袋足够了。老鼠为什么智慧超群?因为它们的敌人是人类,在与人类永无休止的战争中,它们的大脑得到了更好的刺激、历练和进化。在鸟类中,生活在屋檐下的麻雀可能是最聪明的了,因为时时处处都要防备人类的猎捕攻击。同样道理,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民族,智力水平也高一些。

人类总是抱怨自己来晚了,在地球诞生46亿年后,人类才姗姗来迟。这说明以前的地球环境一直还算不错,生物不需要发达的大脑也能生存下来。人类的出现,人类智慧的出现,得庆幸人类赶上了好时候,这个好时候就是地球环境的恶化。地球一共经历了三次大冰期,最后一次冰期给人类赶上了。三百万年以前开始的冰期,使类人猿的生存变得艰难起来,迫使基本生物制造出更聪明的大脑,于是人类出现了。他们学会了用火,学会了围猎,组成了大于家庭的社会。但冰期还在继续,环境还在恶化,于是迫使基本生物制造出第一个智人,这个二十多万年前出生的智人,有可能是全人类的共同祖先。如果不是,再往前追一定会追到一个全人类的共同祖先。从恐龙时代起,地球环境就逐渐走下坡路,一直延续至今日,不过正好促使人类的智慧越来越发达。

地球的生物史,是地球环境变化与生物智慧变化进行赛跑的历史,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地球环境的恶化加速了,不知人类的智慧能否跟得上?其中一种变化是地球气温的急剧上升,甚至在短暂的人生中也能感觉到地球温度的变化,气温简直可以用飚升来形容了,这正好抵消了地球冰期的作用,不过实属矫枉过正,人类反而又受不了了。

环境越舒适,生物的技能越低下;环境越恶劣,生物的技能越发达。鸟能飞天,鱼善游海,豹会奔跑,这些都是生物的技能,几乎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技能,有的技能令人叹为观止。同智慧一样,生物的技能也是恶劣的环境造就的,技能的高低与环境的优劣成反比。鸟为什么会飞?这是人类感兴趣的问题。化石表明,鸟是由爬行动物演变而来的,而恐龙的一个分支也演变成鸟,很有可能恐龙就是鸟的始祖。鸟翅是由恐龙的前肢演化而来的,由前肢到翅膀,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不过,由于细胞是拥有高度智慧的基本生物,这就变得简单了,需要骨骼,堆积钙与磷;需要肌肉,堆积细胞;需要翼毛,堆积蛋白质。事情就这么简单,造出一对能飞天的翅膀,不需要太长时间。

恐龙为什么体形变小,还要飞?因为环境恶化,随着寒冷期和造山期的到来,地表植物和动物稀少了,无法承载恐龙巨大的身躯,大型恐龙灭绝了,小型恐龙只好委曲求全,苟且偷生,逐渐缩小自己的身躯,尽管如此,恐龙还是难以填饱肚子,需要走很长的路寻觅足够的植物或动物,客观上有了飞的需求,主观上也有了飞的欲望,基本生物就造出了一对翅膀,便于恐龙从一处飞往另一处,确保能找到足够的植物和动物填饱肚子。

恐龙由大型到小型,由无翅到有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飞行距离也是由近到远逐渐拉长的,这不是基本生物力不从心,而是环境恶化缓慢的缘故。因为两块草地之间的距离,是随着环境的恶化逐渐拉长的。觅食时,恐龙最初只要走,后来必须跑,然后必须拍动翅膀助跑,最后完全腾飞,由飞代跑。这个过程显然比较长,由此推测,一亿八千万年前始祖鸟开始形成的时代,地球环境的恶化就开始了。此时恐龙的发展到了顶峰,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不适应环境的逐渐灭绝。因此,恐龙的灭绝不一定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在这种灾变的打击下,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大量尘埃长期覆盖天空,遮天蔽日,温度骤降,地球植被在一年之内就会大量消失,发生这种灾变,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动物和植物,也会灭绝。在恐龙灭绝的时代,虽然也有多达65%的生物灭绝,但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存在一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就有多数生物灭绝的情况。广东南雄恐龙蛋化石,时间跨度长达一百万年,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的六七十万年,就有大量恐龙蛋未孵化;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的二十五万年,也还有恐龙蛋未孵化。因此,不能排除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缓慢到来的寒冷期和造山期。

从这个意义上讲,恐龙没有灭绝,只不过进化成新的物种罢了,除了鸟,陆地和海中有些动物也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为生活所迫被逼下海的恐龙,四肢就多余了,就逐渐退化和萎缩。鲸鱼也是从陆地进入海中生活的动物,从鲸鱼的骨骼可以看出,鲸是有脚的,只是退化和萎缩了。这种退化和萎缩,对于基本生物而言,也是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不过,恐龙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两者可能不是直系亲属。

环境在不断变化,生命形式也随着环境不断变化。环境处于一个永远运动、永远变化的状态之中。环境之所以在变,是因为宇宙在变。宇宙的变是永恒的、绝对的;宇宙的不变是假设的、相对的。宇宙在变,银河系在变,太阳系在变,地球在变,地球环境也在变。地球环境变化的源头,一方面来自宇宙,另一方面来自地球内部,包括地球生物所造成的环境变化。

地球环境每天都在改变,天天月月年年,积小变为大变,从而造成一拨拨旧生物的灭亡,一拨拨新生物的诞生。人之所以能来到这个地球上,是因为地球环境的变化刚好发展到这个阶段,将来环境的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人类也会消失。环境变化得越快,人类的消失也越快。人类为史前生物的灭绝而悲哀和惋惜,为恐龙的灭绝而耿耿于怀,其实这都是历史的必然。今天也有许多物种在灭绝,这也是环境改变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不过,值得警觉的是,最近几百年,物种是大规模地在短时间内灭绝,这是环境剧烈改变的结果,而这种剧烈改变,主要来自人类的活动,确切说是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是工业化所带来的后果。环境的加速改变,意味着人类加速灭亡。

地球环境的变化,不是匀速的,而是时快时慢的。有时变化极小,相对稳定;有时变化极大,发生突变。生物的变化速度与环境的变化速度成正比,环境变化慢,生物的变化也慢;环境变化快,生物的变化也快。地球环境每一次突变的发生,也会引起地球生物发生突变。这种生物突变,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生物内部结构与外部形式的突变

这种突变,一直是进化史上的一个迷,实际上是由环境的突变所造成的。生物的突变,可以在一年、几年或略长一点时间内完成,所以在化石中难以找到中间环节。宇航员由地球进入太空,实际上也是一种环境的突变,尽管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支持要素都在船舱内和太空服内得到模拟,但重力尚无法模拟。在失重的状态下,骨量大量丢失,肌肉严重萎缩,上天几个月,下地就不能行走了。如果在天上呆一年,骨量可以丢失30%以上。这就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所发生的突变。

突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基本生物认为:在失重的环境下,坚硬的骨骼和发达的肌肉的存在已没有必要,反而成了负担。因此把构成骨骼的钙和磷排出体外,构成肌肉的细胞也萎缩了。如果人在太空上呆上七八年,大部分骨骼和肌肉都会丢失,四肢的肌肉丢失多一些,脸部的肌肉还有进食、说话的作用,丢失少一些。生物的突变就是这么发生的,不论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只要环境发生突变,生物也就发生突变,突变是进化加速的现象。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地球上的四百多种狗,都是由狼进化而来的,而且是由三匹狼进化而来的。狼怎么会变成狗呢?因为早期人类收养了狼,狼就获得了一个人工环境,不再需要从野外捕食了,于是由内到外就进化成狗了,狗脑也比狼脑小了,智力也不如狼了。完成这个过程不需要很长时间,每代都有一些变化,几代之后狼就完全变成狗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有个生物学家想证明,现代人类也能像早期人类那样把狼驯化成狗。于是他找来野生银狐来驯化,仅仅六代就完全驯化成狗模样了。竖起的耳朵耷拉下来了,因为不需要敏锐的听力了;腿越来越短了,因为不需要在山野中奔跑了;头部、牙齿越来越小了,因为不需要发达的大脑和撕咬猎物了。银狐的生命周期是1.5-3年,性成熟周期是4-8周,这意味着一年左就能繁衍出六代,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进化过程。

同样道理,若人类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会发生这种“进化”或说“退化”。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富二代和富三代处身于优越的环境,就由内到外发生退化了,有些人就沦为“劣等物种”了,甚至完全失去了谋生能力。当年的溥仪成为战犯后,连刷牙都不会,因为当皇帝时一切都是别人伺候的。因此,把过多的财富留给子孙,其实是害了子孙,连基因都发生退化。

当然,若生活环境由顺境变成逆境,人也会发生进化。对于一个人来说,若早年身处顺境,精神、智慧和体能平平;三十多岁后身处逆境,就会进化出超强的生存能力。比如,一个人在十几岁就进入“体制内”工作,那么他就高度依附于这个体制;三十多岁后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体制,不得不面对市场,自己谋生,那么他往往衍生出超强的生存能力,通过在市场打拼获得生存和发展。这不是杜撰出来的故事,是我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

2.生物种类的突变

环境的突变不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就会发生大规模的生物灭绝;环境的突变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就会发生大规模的生物爆发。寒武纪地球生物出现大爆发,显然是环境发生突变的结果,可能是大气发生突变,也可能是温度发生突变,变得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了。这种有利的突变,在地球史上不多见,出现生命后是唯一的一次,在出现生命前也许还有一次,这次突变使生命得以出现。不利于地球生物生存的突变,则发生了五次,每次都引起大批生物的死亡和灭绝,严重时是多数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生物成为幸存者。其中发生在二叠纪和三叠纪的物种大灭绝,有90%的物种灭绝。发生在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物种大灭绝,有50%的物种灭绝。不过在这两次灭绝中,恐龙得以幸免。人类知道三叶虫和恐龙的灭绝,与这些生物同时代的其它生物,也应有众多的生物灭绝,只是由于生物的种群数量较少,未引起人类的注意或未被人类发现罢了。最近几百年,地球也进入了一个生物大灭绝的黑暗时代,这次灭绝,时间短,规模大,比任何一次生物灭绝都更恐怖。现在,平均每天有137个物种灭绝,每年有五万个物种灭绝,这些物种大多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以上。

过去的环境支持过去的生命,现在的环境支持现在的生命,未来的环境支持未来的生命。地球目前的环境,支持多种生物的生命。同一块地里长出不同的植物,足以证明了这点。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生物形式,都是得到环境支持的,甚至畸形动物也是得到环境支持的,否则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当然,畸形只是得到局部环境支持的个别现象,如果畸形动物多于正常动物,地球环境就恶化到难以收拾的田地了。环境从来不公平,不会一碗水端平,对某种生物支持多一些,对某种生物支持少一些。地球目前的环境主要支持的基本生物是细胞,以细胞为基础的生物,占据绝对优势。病毒、亚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等数量相对较少,属少数民族。在各界生物中,按环境支持度排序,首先是植物,然后是微生物,最后是动物。在动物中,环境最支持的还不是人类,南极磷虾比人类的数量要大,即使按重量计,也比人类重一倍。也许,海洋中还有一些动物在数量上超过人类。陆地上的动物,也许人类的重量最大,但不一定是自然环境支持的结果,而是人工环境支持的结果。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地球环境的发展趋势朝着更有利于哪类生物的方向发展,尚不得知。不过从最近一万年、十万年或百万年的生物发展史,可以看出端倪。哪种生物发展最快,环境就最支持哪种生物。显然,人是发展最快的生物之一,从一个人发展到六十亿人。而哪一种基本生物发展最快,还是未知数。细胞至少在38亿年前就已经存在,而且长期统治地球,现在统治地位依然没变。但病毒、亚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等基本生物,是不是得到环境支持的后起之秀呢?如果有证据表明,它们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细胞则是从多到少,那么这一趋势就令人恐惧了。人类灭亡是小事,细胞灭亡是大事。

环境通常是指生物周围的物质及其运动状态,而物质通常被认为是无生命物质,其实这里的物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死物质”与“活物质”,即包含了死物与生物。以人类为例,环境既包括了土壤、空气和水等死物,也包括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活物。对于一个人、一群人、一族人、一个国家的人或一个国家集团的人,环境还包括周围的那些人。鉴于此,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就是生物达尔文主义,区别只是狭义环境与广义环境。中国搞计划生育,实际上是在控制环境,因为周围的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当然,计划生育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另外一回事,可能要几十年后才能看得出来。

任何一个地区,都处于特定生物圈的平衡状态,增加或减少某些物质,必然会打破原有平衡,导致某些生物的发展和某些生物的萎缩,或导致所有生物的发展或所有生物的萎缩。增加的外来物质,包括“死物”与“活物”,活物也就是生物。大海中的一个孤岛,有草、羊和狼三种生物,并取得平衡。为了保护和发展羊群,人类登岛打狼,羊失去了天敌,迅速发展,结果把岛上的草吃光了,羊群大批死亡,又萎缩下来了。这个孤岛上的生物变化,来源于岛上的环境变化——增加了人类,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狼群的减少,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这类事件在生活中很常见。猪口蹄疫是一种极其严重的传染病,按国家政策,发生口蹄疫的猪场,必须把全部的猪都扑杀干净。农民家中养的猪,小规模猪场养的猪,极少出现口蹄疫,在一些现代化的大型养猪场,却不时暴发口蹄疫。人们把原因归咎于大型养猪场环境恶劣,说不定原因正相反,现代化的大型养猪场太干净了,猪舍是铝合金做的,里面有完善的照明、通风、空调设备,人员进入要进行严格消毒,甚至要穿上白大褂。人类这些严格的防病措施,导致猪圈里的病菌、病毒大幅减少,这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扼杀了猪的免疫力,当一种病菌、病毒侵入时,就容易暴发灾难性的流行病。让猪出去走走看,走到再脏的地方也不会得病。

地球中人造化学物质的增加,也在打破地球的生态平衡,引起地球生物圈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可能导致所有生物趋向灭绝。在局部地区,可能导致一些生物的超常发展和另一些生物的迅速萎缩。在一些地区引入新的物种之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有的生态平衡打破后,最终还是会取得新的平衡,或者是繁荣的平衡,或者是死寂的平衡,或者是物种的天平倾斜后重新取得平衡。当一个物种因受环境青睐获得超常发展时,总会出现制约因素限制其发展,这种制约因素通常就是新的天敌。当一种生物没有任何天敌的时候,这种生物本身就是自己的天敌,会制约和限制自身的发展,甚至会导致自身的灭亡。

在地球中,人类就是处于这么一种状况。当然,在动物界与植物界,人类已经没有天敌,在微生物界人类还有天敌,人类消灭自己的天敌或天敌把人类消灭,都具有可能性。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天敌之间更愿意达成某种平衡,因为天敌之间具有依赖性。病菌、病毒要寄生于人体之中,人体要以病菌、病毒的侵袭来保持和发展免疫力。如果地球上的病菌、病毒都灭绝了,人类的免疫力就会退化到接近于零,人类就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了,若那些不致病的微生物发生变异,变成了病菌、病毒,那么对人类而言就是灾难性的了。另外,人类在向太空移民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遇到宇宙中的病菌、病毒,若人类完全没有抵抗力,就会不堪一击,前功尽弃。

因此,人类要把天花病毒彻底埋葬,恨不得也把艾滋病毒彻底埋葬,这都是不明智的。一种已经能控制的病毒,没必要把它埋葬;一种不能控制的病毒,不可能把它埋葬。大自然中的物质都是天物,都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物,生物更是宝中之宝,应该有它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少数对人类有较大威胁的生物,也应为它们保留适当的生存空间,让它们把“种”留下来,说不定哪天就有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敌就是最爱,虽然你不爱天敌,天敌最爱的却是你。不过,人类的最大天敌就是自己,有朝一日,也许人类会埋葬自己。一场核战争可以埋葬人类,不断增加的化学物质也可以埋葬人类。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过多的人口争夺有限的资源,战争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正式成为自己的天敌。战争是人口爆炸的产物,五千年前几乎没有战争,一万年前根本就没有战争,当时人口与资源处于平衡状态,人类需要的资源地球都可以提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赏《生命是什么》的作者
关注作者的微博

版权所有——吴志    http://www.wu-zhi.com 手机网址:m.wu-zhi.com

购买热线: 020-85676671    13682279901
粤ICP备06116731号

网站统计

手机网址:
m.wu-zhi.com

mobile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