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学  战  略

吴  志


提要:这是一篇医学学术论文,主要探索医疗思想、医疗方向、医疗原则和医疗方法,是与医生讨论问题,不是具体的治病良方。如果您是病人和病人亲属,当医生的方案与本文的主张有矛盾时,您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医生参考,若医生仍坚持自己的治疗方案,您还是听医生的。既然您找了他,就得听他的。万一有三长两短,本文和作者承担不起责任。

这篇文章的发布,意味着医学战略学的建立,从此医院和医生有了战略指导思想,病人也会得到更好治疗,免于不必要的死亡,至少能延长寿命,减轻痛苦,节省开支。

我不是医生,只是做过病人,实际上每个人一生都是病人,总是带有一种或多疾病。为什么要一生带病生存?因为现代医学不够发达,能真正治好的病不多,除了外伤和骨伤能治好外,似乎能根治的病就不多了(注: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也不是太离谱,可能受这篇文章影响,大概一个多月后倪萍采访了三位医学专家,就问他们一个问题:医院究竟能治好多少种病,得到的回答是:十个指头可以数完)。医学我也有研究,那是迫不得已,自己和家人得病,医院搞不掂,只好自己来研究了,也治好了几种医院治不好的病。因此,不妨从病人的角度来研究医学。

去医院看病,最令我惊讶的是两件事:一是胃反流治不好。找了最有名的几家医院和权威教授,用上了最昂贵的进口药,还是治不好,不得不带病生活很多年,最后我是早晚一杯热牛奶治好了。二是皮肤感染真菌治不好。找了最有名的几家医院和专家教授,也没能治好,不得不带病生活很多年,最后我用几支碘酒棉签治好了。怎么发现的?痒了涂点碘酒止痒,居然发现有特效,多涂几次痊愈了。这些最简单、最有效、最廉价、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是不是可以推广到全国医院呢?可能医院不愿意,但病人愿意。

假如医院只追求利润,当然希望永远留住病人,最好每个人一生都是病人,来医院就像逛菜市,常来常往,不离不弃,赚到的钱上交一半给医院最好不过了。虽然这有点夸张,但许多医院的确是这样想的,不排除能治好的病也不给你治好,就给你拖着熬着。当然,我们善意认为医院和医生只是水平不够,没办法把大多数病治愈。

第一,建立大医学概念。把人放在一个大的生命系统中来考虑,哪个环节失去平衡,人就会患病和死亡。具体来说,医生不能只盯着病,要把病放在人体系统中全盘考虑;医生不能只盯着病人,要把病人放在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中全盘考虑;医生不能只盯着病人生活和工作的小环境,还要把病人放在周围更大环境中全盘考虑,周围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一个省域、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即考虑地球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源、土壤和食物的污染与异化,至于气候变化更要考虑了。另外,要把中医中药纳入西医大学的课程,培养西医为主,也懂中医的综合型医生。

第二,建立大药学概念。拓展药物范围,把食物(可列出多食、少食与禁食清单)、饮品(如茶)、中药、草药、简单药物、生活用品、生活器材、办公用品、办公器材、体育器材、治病技法、姿势体态、睡眠方式、体育锻炼、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心理心态、旅游出行、文化娱乐、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等列入用药范围,一一开列在处方中,开一台跑步机给他,开一个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给他,如每天中等强度运动半小时等。不能局限于药房的那几种药,那是药厂药商送过来赚钱的商品。西医从来不管病人吃什么,要多吃什么,少吃什么,他们不懂也不管,个别医生会轻描淡写说一句,这不就是缺陷么?这样你吃再多药,也被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抵消了;西医从来不管病人每天的运动量,对于长期坐电脑工作的病人,运动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们不懂也不管,个别医生会轻描淡写说一句“要多运动”,病人只是听听而已。

现代医学能治好的病不多,反而跑偏的比较多,因为医生知识面太窄,不懂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比如,《生命是什么?》认为,细胞是独立的、有智慧的基本生物,包括癌细胞在内。因此,癌细胞会与医生打游击,通过移除表面易受攻击的蛋白质,躲避药物攻击;通过自身变异,增强抗药能力,使自己具有耐药性。所以,任何一种药物,刚用到病人身上疗效显著,以为有救,慢慢就低效、无效了。细菌产生抗药性,导致抗生素的失效,也是这个道理,细菌也是一种基本生物。这是生命科学问题,是细胞和细菌的进化和变异问题。若医生不懂这些知识,怎么能在人癌战争、人菌战争中打赢呢?

举个例子,有一年我妻子每晚咳嗽不止,带她找了几个三甲医院的专家教授,历经三个月都治不好,我就有点慌了,只好自己来研究,怀疑她上班时中央空调太冷,让她每天多穿一件棉毛衫上班,果然“药”到病除,这样的病是医生能治好的么?找不到病因是治不好病的,病因在外部环境之中,生命离不开环境。这看似小事,实际上这段时间她的抵抗力极弱,容易滋生大病,一段时间后就查出乳腺癌了。再举个例子,某市有个片区很多人咳嗽,附近医院的医生只知看病开药,但病永远治不好,有个别善于动脑的医生意识到,病因在身体之外,建议病人搬离或暂时搬离住所,果然只要离开一段时间就不咳嗽了,因为附近有一个大型石化厂,排出的废气污染了附近的空气。

第三,医科大学要增加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课程。拓宽医生的知识面,生命科学是基础科学和上游科学,医生既要懂生命,也要懂治病,这样才是完美的;环境科学是医学的周边科学,相互交叉渗透,不懂环境科学的医生是有盲点的。生命体是一台运行的机器,只要吃透了生命,不是医生也能给自己或亲友治病。我为自己和亲人治好了几种医院治不好的病,就是从生命的角度分析出了什么故障,然后排除故障,病就好了。如果医生不能从生命的高度寻找故障,就开刀、用药、仪器治疗,只能把人整死。

第四,疾病治疗原则:能不治疗就不治疗,能用食物治疗就用食物治疗,能用中药治疗就用中药治疗,最后没办法了才用西医治疗,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去,除非是急病重病才直接上西医。

第五,以免疫系统为主,以医生治疗为辅,不要本末倒置,免疫系统是比医生更高明的医生,平时或病时都要着眼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小病小痛能不治就不治,让免疫系统来治,这样能锻炼和提高免疫系统的能力,以后遇到细胞癌变和大病苗头,能及时清除病源病灶,防患未然,病发后也能经调理后自愈,或在医生的协助下治愈。平时少用药,在大病重病关键时,用药更灵,疗效更好。但要注意,不要把大病信号当成小病小痛。

每个人都想过这个问题:野生动物没有医院和医生,他们病了怎么办呢?真是太可怜了。其实,可怜的是人类。野生动物有医生,体内的免疫系统就是他们的医生,医生带在身上就不需要医院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乎就不会得病。捕猎或斗殴会有伤,伤重也会感染死亡,但平时几乎不得病。他们生长在大自然中,吃的是野生动植物,每天为生计奔跑劳累,是不可能得病的,除非人类污染了他们的栖息地。

我在广西十万大山插队两年,周围都是森林、灌木、草地和农田,去公社赶集要翻一座大山,还要走五公里山路,就像愚公的居住环境一样。每天劳动十几小时,晚上十点多上床睡觉,一闭眼天就亮了。人生最大享受是夏天挑重担累到极限,坐在大榕树下休息一会,还有凉风习习,这种享受不是现代人能获得的。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地瓜、芋头、木薯、青菜和自己腌的咸菜。种水稻用化肥和农药很少,只是村边那十几亩田意思一下,另外一百多亩偏远水田就没这个待遇了,其他作物根本没机会接触农药化肥。五天吃一餐肉,十个人两斤,几筷子下去就抢完了,是农民养的猪,赶集时拿去卖的,那时根本没有饲料。

从人的造形来看,不属于肉食动物,没有大嘴巴、长牙齿和强壮四肢,肉吃多了会出问题的。所有的知青不得病,所有的农民不得病,如果谁病了就是新闻,上医院看病就是大新闻,病死了就是特大新闻,这些新闻两年没听说过。方圆十几里的大队,方圆几十里的公社,也没听说死了人。十年后回去村里看望乡亲,他们说村里死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大伯,摘荔枝不小心摔下来死了。公社有一个卫生院,就像单位的卫生所,只有几个医生护士,一个诊室,几间病房,病人是很少的。

那里的农民,七十多岁都正常参加生产队劳动,还能挑几十斤的重担上坡,没有看到不干农活和家务活的老人。家务活也是很累的,挑水、做饭、种自留地,主要是种自己家里吃的青菜。村里有人建房子了,还要帮砌房。人人都会做砖、烧窑、打柴、割草、伐木、砌房和做家具。种田、种地、放牛、耕田、耙田更不用说了。

把野生动物带回家,猪、鸡、鸭、猫、狗、鱼什么的,他们就会得病了,舍养的、栏养的、圈养的、笼养的、池养的更容易得病,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行了。他们的工作很轻松了,只要能为人类献肉或逗人类开心就成。不需要奔跑捕猎了,也不需要奔跑躲避天敌了。就像现在养尊处优的人类一样。

第六:治病先找病因,病因可能在身体之内,可能在身体之外,找到病因,排除病因,对因治疗(注意这个提法),这样才是精准治疗,甚至不治而愈。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的几个原因:一是劳累过度腰椎受伤。二是坐椅子工作太久腰椎变形。三是床垫太软腰椎变形。我的椎间盘突出就是这么来的,三个原因都全了,发作厉害时早上起床不能穿裤子,瘫倒下来别人还不能动,什么姿势就什么姿势了,静等自己缓解;去上班会瘫在电梯口,整个人蹲下来,在街上行走也有过,引来路人侧目。去专门治这种病的医院住院46天,也没能治好。后来,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椅子靠背,扔掉席梦思,只睡木板床,发作时照一下利德治疗仪,疏通瘀积血液,这样就治好了。虽然病根还在,但不表现出症状,与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为什么断不了根?旧伤还在,这是无法对因治疗的,时光不能倒流,但对了后面两个因,也就“临床治愈”了。

后来,也得了颈椎盘突出,照利德治疗仪,贴各种膏药,做各种矫正动作,躺床边让脑袋下垂,睡觉架个瓶子在脖子上,都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后来用一招就好了,在电脑显示屏下架一张小塑料凳,看电脑自然把头抬起来,确切说是平视,不再俯视,症状就消失了。这一招之所以显灵,因为对因治疗,每天都坐电脑前工作十几小时,解决低头看屏问题就对因了。感觉病根还在,因为慢性扭伤了。可见,靠背、木板床、塑料凳都是“药”,都可以开在处方中。

高血压医生无法治愈,只能开药控制,但用药久了也会失效。现在有研究说,降压药的作用是扩张血管,就像吹气球一样会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化,最终会死于脑溢血。当然,这种说法有待验证。但我看到自己的亲戚长期用药后失灵,去找广州最好的心血管科的一流医师,加开一种药服用失灵,几天后脑血管破裂,发生脑溢血,至今植物人五六年了,两次抢救,长期ICU病房,长年住院,长期请专人二十四小时陪护,花的医药费估计有几百万。

其实,高血压是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问题,要么吃得太好,要么运动太少,要么久坐电脑,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对症下“药”就能根治或显效。三四年前我的血压也窜了上去,我意识到是运动太少,吃肉吃油太多,于是增加运动量,减少吃肉吃油,多吃一些降压的青菜水果,想吃肉就尽量吃鱼类,这样血压就下来了。偶尔也会冲破上限,那是自己不注意造成的,要么运动少了,要么吃得太好了。若不是迫不得已,我是不会吃药的,等我控制不住了再去找医生。

第七,卫生部门要针对各种疾病出台一套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规范,供全国医院和医生参考,水平低的照着做,水平高的参考做。中国医学界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完全跑偏,没有一套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模式,每个医生自行其是,误诊误治的太多。每种病都可以组织全国最好的几个专科,研究出一个治疗规范,下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按这个套路出招,病人就可以获得最高水平的规范治疗了。比如,制订出一个乳腺癌治疗模式,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全涵盖,作为全国医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规范。要非常具体,具体到用什么治疗手段和用什么药。预防则是全社会的事,包括学校、单位、家庭和政府相关部门等。这样每年可以挽救几十万乳腺癌患者生命,估计预防率提高50%,早发现提高50%,防转移提高50%,转移后能延长生命一倍以上。如果所有疾病都有一个高水平的治疗模式,每年能挽救几百万人的生命。

癌是怎么来的?民间的说法“癌是气出来的”,医生从来不管你是怎么来的,你得癌,给你治,我赚钱,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据我的观察和研究,癌真的是气出来的,基本说对了,或说对了一半。一是环境污染。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的癌症极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九十年代以后,癌就爆炸性地增长了,显然是环境污染所致,水体、土壤、空气、食物都污染了。农药、化肥、添加剂、染色剂、漂白剂、膨化剂、保鲜剂、防腐剂等化学物大量进入食物与饮水,有些不法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了保鲜防腐、美化卖相和增加效益,故意给食物加入有毒化学品。二是社会压力大增。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赚钱压力、养家压力、失业危机等,许多人生活在重压之下,悲伤、悲愤、绝望、无奈、无助,甚至与领导关系不好,与同事关系不好,与家人关系不好,用不了多久就会得癌,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

第八: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社会环境也是人生存的重要环境,社会压力和不良情绪是由社会传递给每个成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很快就会得癌。一方面,要把社会环境改造得适合每个公民生活,让他们无忧无虑,轻松愉悦,积极向上,充满期待。小医治病,大医治国,这是政治家需要做的工作,建立让每个公民可以无忧生存的社会保障,在失去生活来源的情况下,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这是努力方向之一。公平、公正、公开、法治、正气也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要提高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压力是自己想出来的,杞人忧天,想得太多,无论处身什么逆境,都要相信明天更美好。这是教育工作和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由学校、家长、单位、领导和政府来做好这种教育工作和思想工作。

第九,对癌症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都有一整套指导思想。通过改变心理状态,改变生活环境,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工作方式,合适运动,注重休息等,来预防和治疗癌症,铺以靶向药、激素药和其他药治疗。

第十,不用慎用少用放化疗。放化疗既不能治愈,也不能延长生命,还会摧毁病人身体,缩短病人生命,给患者和家人带给更多肉体痛苦、精神痛苦和财产痛苦,为什么要上这么多放化疗呢?应该像撒盐一样,必要时撒一点。建议对癌转移患者大幅减少放化疗,不用或慎用;对癌症术后病人,也不用放化疗。

第十一,癌转移后的治疗方案:①放宽心情,保持乐观,愉快生活,视死如归。②改变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包括搬到郊外或农村去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检讨一下自己的饮食,不健康的食物和饮品不吃不喝。有其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要检讨和改变。做到这一条,病就好一半。③尽量不用化疗和放疗。多用副作用小的靶向药和其他药,如果病情发展太快不得不用放化疗,也要悠着点,短时间小剂量用一点,不要摧毁自己的免疫力。④提高免疫力为主,使用药物为辅。⑤如果身体可以,经常在家人陪同下去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地方旅游、小住或长住。⑥最后阶段的治疗原则:减轻痛苦,让病人安详离世。

第十二,术后防转移是治癌的重点,不主张用放化疗防转移,感觉没有太大作用,该转移的照样转移,不该转移的不会转移,而副作用却是确定无疑的,主要是摧毁免疫力。主张:①检讨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态度(情绪)、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②用中药调理身体平衡。患癌无疑是身体失去平衡造成的,通过中药汤可以把身体平衡调整回来。③用非化疗西药防止复发转移。④注意休息,不要劳累。⑤适度煅炼,增强体质。⑥适当旅游,愉悦心情。⑦如果感觉工作太累,那就放弃工作。⑧如果感觉家务太累,那就不做或少做家务。

第十三,告知病情和传递知识。①诊断时要很明确告诉病人是什么病,即使是癌也应直说。有些医生往往不说什么病,检查完了就开药,这是不行的,若没把握下结论,也要进一步查清楚,或对病人说明情况。②预先印制一张医学科普纸。说明这种病的得病原因、危害所在、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处理,发给每个病人或亲属,每个科、每种病、每个医生都要这样做。这样病人和家属就心中有数了,不会因为不懂贻误治疗或发作时处置不当。在这方面我有过血的教训,因为医生没有交待清楚,父亲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用医生开的药处置缓解之后,没能及时送院,凌晨就没命了,谁都不知道。如果预先有医生的科谱纸,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知道怎么处理了,病情缓解后立即打120送医院,这样他就没事了。我带父亲去找医生看病,还不如不去,若不去父亲病情发作,必然是第一时间打120送医院。

第十四,对有可能是癌的肿块,没做病理检查之前不要妄下“良性”结论。

第十五,对有可能是癌的肿块,不要做穿刺检查,刺偏、刺过或未刺到都会误诊,刺中了还会把癌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向其他部位转移。

第十六,对有可能是癌的肿块,不要建议手术治疗,直接安排手术治疗,第一时间割出来,送病理科检查,再作下一步的手术处置。若病人或家属不接受手术,严肃讲清可能面临的危险,也不要轻易放病人走。

第十七,中国医院对所有疾病的治疗,都要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打针、吃药、手术和其他治疗。要精准施治,恰到好处,不多不少,科学合理,包括检查也是如此。

第十八,重视导诊工作,不是让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姑娘站在大厅导诊,而是让一个或多个有经验的导诊医生坐在宽敞的诊室里导诊,病人搞不清自己该看哪个科,就先来这里咨询和初诊,然后被引到正确的科室。导诊医生由医科大学培养出来,听到病人主诉,再简单检查一下,就基本能判断是什么病或应去哪个科。

有病找什么科看病,这不是简单的事,医护人员也有搞错的,有医学常识的人也有搞错的,更别说一般病人了,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到了医院更是如坠云里雾中了。看病找错科室,耽误时间,贻误病情,浪费金钱,得个折腾。

第十九,医生要善于向病人学习,要善于总结经验,要处处留心观察思考,不断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为什么?这涉及知识来源问题,知识既来自学校,也来自实践,两者是平等关系。林彪是军校出身,粟裕没上过军校,打起仗来两人半斤八两。蒋介石是军校出身,毛泽东没上过军校,打起仗来毛泽东更胜一筹。朱之文、王二妮、阿宝、凤凰传奇和许多香港歌星,没有上过音乐学院,大家都喜欢他们的歌啊。具体来看:①病人也是医生。他对自己的病最了解,一辈子都在寻医问药、想方设法、思考研究,试图把病治好,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经验教训。甚至多吃什么,少吃什么;多做什么,少做什么,心中都有数。医生面对无数个病人,病人专注于一个病人,更具有专注性;医生面对病人是八小时,病人面对病人是二十四小时,时间比医生更长。②病人经历的医院和医生很多。往往找遍了当地或全国的名医,每一个医生的特长他们都清楚,都采纳,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就像蜜蜂采百花酿成蜂蜜一样。

第二十,防病重于治病。平时要有防病意识,保健意识,养生意识,保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现短板及时补长,不让生命在那块短板上崩溃。

第二十一,关注家人的健康状况,随意留意他们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患病苗头和大病初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十二,建立有益健康的朋友圈,包括网上的和现实的,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有些东西是旁观者清,如果当医生的陷在医学小圈子里,看不到医学之外的东西,病人来了就知道打针吃药做手术,那是永远不会成为好医生的,功夫在诗外。

 

                                                                       2018212


后记此文发布八个多月后,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逝世,他是49岁患喉癌,到美国最好的癌症治疗中心梅奥诊所治疗,这个诊所是一家大型综合医院,拥有美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非盈利性综合医疗体系,拥有博士学位的医生和科学家3300多人,住院医师、专科研究医师和博士生2200多人,护士、助理护士、管理人员、辅助人员46000多人,每年接诊美国和150个国家50多万患者。结果是,李咏治疗十七个月后死亡。

中国先锋派作家,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马原,55岁癌肺癌,这比喉癌更凶险,患病后放弃手术、放疗、化疗的治疗模式,先到海南住五年,每天泡温泉一小时,骑自行车两小时,与妻子牵手散步几小时(笔者:可能控制不好,运动量太大);随后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山村买了个农家小院,夫妻一起过上了农民的田园生活,种果、种花、种菜,养鸡、养狗(笔者:这就做对了)。结果抗癌成功,肿瘤消失,期间生了一个儿子,还自学成为画家,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患癌至今十年,还活得好好的。若不是李咏逝世被挖出来对比,我也不知道马原是谁。

后来李咏妻子哈文也发表文章,说李咏不是死于癌,而是死于中国人还不知道的一种病——无知,认为李咏死于过度治疗,很后悔去美国治疗,很后悔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但话说回,即使他们看到我的文章,能相信我么?当然不相信,他们肯定更相信美国,更相信美国医学,更相信美国梅奥诊所。这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是社会出了问题。假如有关部门推我一下,把我的著作介绍给社会,那么他们就会掂量一下怎么治癌了。我也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妻子冶癌十年,痛苦更多,死得更快,人财两空,事后总结出来的结论,这是用生命换来的。若转移后按我的理论来治,相信她不会死,当时曾想过带她去广西长寿之乡巴马长期居住,但因为自己有公司不能撒手,最终没能成行。

这两个事例说明,我的医学战略非常管用,能拯救很多癌症患者,至少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保住家财。我有个友六十多岁了,查出肺癌晚期,转移到处都是,由于此前看过我的《生命是什么?》,非常认同书中的思想,患病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想听听我的意见,我给他出了个治疗方案,也是按上述原则出的,让他尽量避免放疗化疗,多用靶向药和其他药,搬到环境好的乡下去住,改变饮食和其他不良的生活方式,调整心态,不要再为家人操心,自己则要做到放宽心情、视死如归、坦然接受。他照办了,只是没能完全拒绝化疗,因为医生吓唬他,在他的坚持下,只用最小剂量化疗就改用靶向药了。当时我以为他只有半年命,但至今三年半了,活得好好的,几乎每天都与我有微信互动,与正常人没有两样。



打赏《生命是什么》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