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系内自由航行

  吴  志  


提要:这篇文章解决了人类太空远航的几个关键问题:①重力模仿问题。②速度提升问题。③距离太远问题。④时间太长问题。⑤孤独乏味问题(搞不好宇航员会发疯)。⑥骨质流失问题。⑦肌肉萎缩问题。⑧旅途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于突破了几个思想障碍:一是重力不能模仿,至少不是当代科学能做到的。二是加速不能持久,时间稍长人就受不了。三是以加速飞行为主不敢想象,陷入恒速飞行的思想框框。四是速度难以突破,认为第三宇宙速度已是极限。五是动力飞行不可想象,习惯于借助惯性或太阳、行星引力飞行。六是自带“大油箱”飞行不可想象,习惯于带个“小油瓶”飞行。这篇文章很重要,赋予人类在太阳系、银河系和整个宇宙中自由飞翔的能力。也就是说,我赠送给人类的礼物是整个宇宙!科学没有国界,谁重视,谁采纳,谁受益。只要部分采纳,就能在两三年内载人飞往火星,一天到达,不是梦想。

 

在太阳系内自由航行是指在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奥尔特云之间自由穿梭,包括载人飞船和无人飞行器。所谓自由,是摆脱距离、速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确保一年之内就能来回,而且飞行得自在舒适,真正像旅行那么愉快。能做到这样,人类也就征服太阳系了。

征服首先是到达,然后是考察,最后是移民,就像欧洲人征服美洲新大陆一样。第一阶段,把人类送到太阳系所有行星和一些重点卫星,能降落的就降落,不能降落的就低轨观察。路程遥远不是问题,把飞船速度提起来就成,可以加速到每秒几十公里、几百公里、几千公里,近的行星几天就能飞到,远的行星一个月也能飞到。在太空中,一秒就从广州飞到北京,也不算太快,完全能做到。

在太阳系内飞行或飞出太阳系,加速是一个持续过程,几小时、十几小时、几天、十几天、几十天、几个月、几年都有可能,甚至整个飞行基本都是加速的。加速度设定为9.8/2,这样刚好能模仿出地球重力,前行面就可以作为地面了,前行面指面向前方的面,后退面指面向后方的面。在仿重力下飞行,人就会轻松很多,也不会存在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人体承受范围内获得加速度,可以恒久加速,从而大幅减少飞行时间,加速不久速度就可达每秒几千、几万公里,甚至更快,可以计算一下的。

加速一分钟速度:V9.8/2 ×60秒=0.588公里/

加速一小时速度:V9.8/2 ×3600秒=35.28公里/

加速一天速度:V9.8/2 ×86400秒=846.72公里/

加速两天速度:V9.8/2 ×172800秒=1693.44公里/

加速三天速度:V9.8/2 ×259200秒=2540.16公里/

加速30天速度:25400公里/

加速354天速度:光速

由于飞船是在地球轨道上起步的,初速是7.9公里/秒,上述时间都要减去13.4分钟。

假如一直加速,飞到火星要多少时间?公式是:

 

T是时间,s是距离,g是加速度,等于地球重力加速度。地球到火星最近距离5500万公里,按上述公式计算,飞到火星大约需要29个小时,到火星转一圈回来,两天半不到。以后飞往太阳系外,也可以这样飞行。光速是可以超越的,上帝没有规定光速不能突破,他让我转告人类,你想飞多快,就能飞多快。

在这里,要对飞船太空加速原理探讨一下。在平坦马路开车,稳住油门就会匀速前进,因为汽车冲力抵消了空气和地面阻力后,还高出一个恒定值,汽车就以恒定速度前进了。若加大油门,汽车冲力增加,空气阻力也增加,本应更难稳定在更高速度上,必须把油门踩得更低。实际上不是这样,轻点油门,汽车呼的一下就窜上去了,再稳住油门汽车就稳住高速。为什么呢?因为汽车是在较高速度上提速的,可以借助原有惯性。

那么飞船在太空中加速呢?假如飞船是绕地轨道,以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飞行,这是地球引力提供的速度,也可以理解为惯性速度。当飞船上的火箭点火,稳定做功,飞船获得额外动力,速度持续增加,这意味着获得的是加速度,而不是等速度。为什么获得的是加速度?一是无需克服阻力。二是惯性速度叠加。比如,火箭点火一分钟,速度提升到8.9公里/秒,火箭关机,此时飞船速度是8.9公里/秒,并保持这个速度不变。火箭第二次点火一分钟,速度提升到9.9公里/秒,火箭关机,此时飞船速度是9.9公里/秒,并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假如火箭一直工作,飞船就是持续加速。

这与自由落体加速道理一致。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从空中自由下落,地球引力是恒定的,但物体下落却是加速度的,就是因为惯性速度叠加。运动物体惯性形成后,引力或推力依然在,惯性速度发生叠加,即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增加,这是第三十六大运动定律(第13运动定律来自牛顿,第436运动定律来自本人)不要小看这句话,人类就靠这句话征服太阳系、银河系和整个宇宙。

只要火箭稳定做功,飞船就获得恒定加速度。飞船达到多大速度,就永久拥有多大速度,惯性速度只增不减,越来越,飞船也越来越快。这样让火箭保持在9.8/2的加速度就很容易了,只要稳住“油门就行。在地球上,火箭把飞船送入轨道,只需工作十几分钟,这段时间是不断加速度的。之所以需要巨大的三级火箭才能把速度提升到7.9公里/秒,是因为要克服地球引力,在太空中很小的火箭就能起到同等功效。为了节省燃料,火箭可以间歇工作,充分利用惯性速度,也可以在提速到期望值后,比如2000公里/秒,就关闭火箭,利用惯性飞行。

我在其他文章中论述过,惯性速度是会衰减的,但从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的飞行情况来看,在太空中速度衰减比较慢,动力飞行时可以忽略不计,但若想依靠惯性作长途旅行就要考虑惯性衰减问题了。

万一在旅途中燃料用完了呢?不用怕,能回来,惯性速度还在,有每秒50010002000公里以上的速度,还怕回不来?其中几小罐燃料是严禁动用的,用于回程时修正航向和降落时减速。飞船速度那么快,从地球赶来救援也快啊,几小时或几天到达,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在自己的飞船上玩几天呗。将来,要有专门的救援飞船,速度特别快,东西特别全,载人足够多,修理能力强,能应付一时之需。

在太空长途旅行,最好在途中补充燃料。氢燃烧效率很高,也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燃料,还可以作为核聚变的燃料,假如发动机可以制造小型可控核聚变的话。几乎任何一个恒星都有氢,如果没有能力从恒星取氢,就从恒星外围行星取氢,几乎任何一个恒星都有外行星。比如,在太阳系就可以到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取氢,氢是构成这些天体的主要成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木星高层大气氢分子占88-92%,若以质量计算占75%,木星平均密度为1326公斤/立方米,核心密度约为1600公斤/立方米,里外密度相差不是太大。在10个地球大气压处视为木星表面,温度为-168,在这里氢的密度可能比地球液态氢密度更高,液态氢的密度是70.8公斤/立方米。因此,飞船取氢不是难事,就看是提取气体氢、液体氢还是金属氢。

木星引力较大,浮力也大,引力是地球的2.5倍,浮力可能相当于地球海洋。取氢飞船从木星大气层合适高度穿过或绕飞几圈,就能收集到足够的氢了。氢气高速冲入氢罐后,在罐内压缩和冷冻为液态。压缩不成问题,氢气高速冲进罐内本身就处于受压状态,入口最好是漏斗形的;制冷不成问题,在太空中温度是接近绝对零度的,比木星表面冷很多。你不制冷它也冷,打开氢罐在木星外围飞一会,再一头扎进木星大气层,罐内温度就是接近绝对零度了,大约是-270,氢的液化温度是-253℃,氢气进来后自动液化。不过,最好是在大气密度为70.8公斤/立方米处飞过,这样进来的就是液氢了。在飞船上最好有两艘专门取氢的小飞船,必要时救生艇、登陆艇和母船也能下去取氢。

如果考察时间长达半年或一年以上,就要考虑飞船的舒适性、全能性和社会性了。不妨把飞船做得足够大,可以在轨道上组装,有足够的空间、燃料、食品、氧气和水就不怕远航了。太空飞船要做多大呢?假如是地球上的一座房子,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体积3000立方米以上,也就是说,面积相当于2.38个篮球场。有的舱室是花园,有的舱室是运动场,有的舱室是餐饮厅,有的舱室是图书馆(有人与书固定装置),有的舱室是视听馆,有的舱室是蔬果种植园(利用阳光或灯光种植),还有科研舱、观察舱、办公舱、会议舱、娱乐舱、医疗舱、沐浴舱、卫生舱、厨房舱、食物舱、淡水舱、氧气舱、工具舱、配件舱、材料舱、燃料舱等,有厨师为大家提供各种热食。每个人都有独立房间,是夫妻或情侣的还有套间。人在各舱室之间“游泳”穿梭,这也是一种运动,还要安排踩单车运动,这是为了保持下肢的肌肉。凡是运动量不够的,可在运动场“游泳”一段时间,做划水和蹬踢的动作,或者做一套太空健身操。

在太空中远航还要考虑飞行船的安全性。飞船有高灵敏、远距离、自动化探测雷达和天文望远镜,能监测到周围的小型天体,尤其一些石块,发现危险飞船能自动规避。飞船外层有多层防撞外壳,包括刚性壳和柔性壳,柔性壳可以是橡胶,比如一米厚的橡胶,再加一层防弹背心材料,但要保持在室温下,不然橡胶会发硬、变脆、老化,飞船有一个透明外罩就行了。刚性壳是延伸性较好的特种钢,遇到冲击力会发生变形,但不容易穿透。还有像坦克外挂那样的主动爆炸装甲,被太空石头击中前的瞬间,主动跳起来爆炸,与石头一起化为尘埃。

各舱室有自动密闭舱门,人游近时自动打开,人游离后自动关闭,完全不影响人的运动。万一有一个舱室被击穿,也不影响飞船总体安全。还可以修复损坏舱室,有一套修复工具和材料,能很快把破洞堵上。还有两艘逃生艇和两艘登陆艇,登陆艇用于派人向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登陆;逃生艇用于全部乘员逃回地球,或逃到预先部署在各处环太阳轨道、环行星轨道的大型备用飞船。也可以提前向目标星发射一艘备用飞船过去。比如,要考察木星及卫星,可以提前发送一艘到木星轨道,另一艘发送到火星轨道,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各舱都有自动防爆防火装置,尤其燃料舱和发动机舱,使用的是低敏燃料,厨房用的明火烧不着,在发动机内的特殊条件下,才能燃烧和工作,确保飞船不发生火灾。发动机工作异常自动关机,发动机舱温度异常自动关机和灭火。厨房最好是烧电,飞船自备发电机。各舱室从内到外都用防火材料做成,都是烧不着的,包括床上用品和日用品也是烧不着的。当然,床铺还是需要的,尽量按地球的习惯生活。

飞船内有50100人,各种职位,各种角色,包括船长、大副、驾驶员、领航员、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修理工、医生、厨师、演员等,这些人都可以把配偶带上去,也就是说有家属上船,如果儿女也要跟上去呢?视情况是否批准。在飞船上有正常的作息制度,就像在地球上一样。晚上加班也可以,第二天起不来要提前请假或留言。只要身体感到不适,随时可以请假休息,不需要其他理由,人在船上也是工作。

各舱室就像一个个房间,球形、圆筒形、立方形或长立方形等,以宇航员感到舒适自在为追求目标,最好还是像地球房间那样方形或长方形。任何一面都可以成为天花、地面或墙壁,在太空飞行中是可变的,因此室内陈设要简单、固定、可调。

看来,太空远航,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不过爱因斯坦站出来捣乱了,他说速度越快,质量越大,接近光速时质量无限大,无论是粒子、物体或天体。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矛盾,这三种东西怎么能一样呢?光子是以光速飞行的,质量无限大了吗?电线中的电子是以光速流动的,质量无限大了吗?你是怎么称出它们质量无限大的?公式不是万能的,只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方法,但不一定能准确量度宇宙和描述事物。

如果你相信爱因斯坦,那就回家洗洗睡吧,我从来不信这个邪。科学可以出错,受众不能盲信,不能把错误理论吹捧为伟大真理。根据我的第六运动定律,速度是相对的,有参照物才有速度,飞船在太空中运动,可以视为静止的,无论速度多快都可以视为静止的。飞船上的人也是这个感觉,飞船上的发动机也是这个感觉,它向飞船发力做功,是静物推静物,不存在质量增加的问题。前方的火星和后方的地球都很遥远,视为虚无,不与飞船构成相对运动。不视为虚无也行,一前一后,速度抵消,还是虚无。太空飞行,虚化远方天体是必须的,不然宇宙中的天体都是你的参照物,你就飞不动了。

让我们分析一下飞船飞行情况飞船没有变化,只是随着油量消耗重量减少,这有利于速度提高。火箭发动机没有变化,正常、持续、稳定地输出功率。加速度没有变化,持续地按9.8/2速。唯一值得重视的是飞船速度发生变化,速度越来越高,高到难以想象,但在飞船内依然如故,什么都没发生;在飞船外是真空,不会干扰和阻挡飞船前进,高速飞行不成问题,速度高只是相对于地球和目标星而已,它们远在天边,不会拉飞船后腿,也不会阻挡飞船前进。因此,没有任何力量阻挡飞船高速前进。如果说,高速带来质量增加,那么额外的质量从哪来?能量是守恒的,质量也是守恒的,不可能平白无故多出质量。

速度与质量无关,风马牛不相及。质量是特定空间内的物质多少,这与运动速度有什么关系呢?这是直觉告诉我们的常识,常识比复杂理论更接近真理,真理从来都是简单的。因此,飞船可以无限加速下去,而且不需要加大“油门”。上帝早就为人类遨游宇宙设计好客观规律了,人类不必受爱因斯坦干扰和束缚。关于飞船可以无限加速问题,我在《生命是什么?》中有过论述。

如果还是相信爱因斯坦,可以做一个太空实验:让飞船在绕地轨道上点火,稳住火箭输出功率,看看飞船是恒速的还是加速的,加速一小时或一天后加速度度是否依然如故。如果加速度不变,说明我的理论正确;如果加速度衰减,说明爱因斯坦正确。看轨道变化就知道了,轨道趋于弯曲速度衰减,轨道趋于平直速度增加,越来越直就是越来越快,说明加速度保持恒定,不会因为“速度加快、质量增加”而衰减。

宇宙可以视为真空,几乎没有阻力,可以把远征太空飞船做得比较大,“耗油量”也不会增加太多,只要惯性起来了,就可以四两拨千斤推动前进了。就像一列火车,静止时很难推动,如果速度到了三百公里,稍给点油就风驰电掣了。可见,飞船持续加速或持续减速不成问题。必须树立一个观念,加速是一个持续过程,减速也是一个持续过程。减速时“地面”就倒过来了,原来的天花变成了地面。减速也以模仿出地球重力为标准。要尽量自动驾驶,特殊情况转为手动。

为了安全起见,也可以先在距离地球几十万公里处绕地飞行,达到预定速度后关机飞往其他星球。惯性速度以平均每秒2000公里计算,飞到火星只需要7.6小时,当天来回没问题,飞到木星需要3.6天,飞到冥王星需要24.7天。去近的行星就像在地球坐飞机,从这个城市飞到那个城市;去远的行星就像在地球坐轮船,横穿大洋从此岸到彼岸。

飞船就像一个孤岛,有一群人在孤岛上生活,也是轻松愉快、度日如日的,如果玩得开心那就是度年如日了。飞船外层是透明玻璃(塑料)罩,罩下种满花草树木,利用阳光或灯光生长,就像一个大公园。飞船形成重力后,在飞行方向上有一池水,既是景观,也可以游泳。这样的飞船,真像一个世外桃园,令人向往,估计报名者众。人数多一点,是想在飞船上营造出一个小型社会,把亲情、爱情、友情带上船,人类离不开这些东西,这样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考察任何一个行星或卫星,都不是几天就可以的,一次考察持续几个月是正常的,甚至会持续几年。飞出太阳系,去最近的恒星,最少也得几年。

早期的飞船可以简单一些,小型一些,只要速度能提起来就可以,只载两三个人去探险,关键是要带够燃料。带燃料飞行与不带燃料飞行有极大不同,过去的飞船只带极少燃料,用于变轨和降落时刹车,现在是燃料占大头,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确保飞行途中不发生燃烧和爆炸,否则飞船和宇航员就变成小行星了。

这篇文章,是对未来飞船的构想和论证,部分内容属于设计范畴。在技术设计上,让我引入一个新概念:技术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总体设计是战略性设计,提出构想,勾勒草图,要求在原理上能行得通;具体设计是战术设计,具体落实,精确画图,要求在细节上不能出错。两者都属创造性劳动,但战略重于战术。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都可以体现在一篇论文中。设计思想用论文表现出来,就属于技术科学;用产品表现出来,就属于产品技术。本文属于战略设计论文,飞船的总体轮廓和各个部分都勾勒出来了。千万不要说我是外行,我设计的飞船,从来没人想过,更无人做过。一种从来未被想过和做过的新产品,必然是由“外行”设计出来的,就像乔布斯发明了苹果,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我对未来宇宙飞船的设计,是开拓性、革命性的设计。第一代载人飞行器是在空气中飞行的飞机;第二代载人飞行器是在地球系飞行的飞船(包括航天飞机),即能在地球轨道上飞行,月球是在地球轨道飞行的天体,登月就好比飞船进入空间站,还没有飞出地球系的;第三代载人飞行器是在太阳系飞行的飞船;第四代载人飞行器是在银河系飞行的飞船。我设计的宇宙飞船属于第三代和第四代,一船跨两代,飞到附近的恒星没问题,飞到更远的恒星也不需要进行革命性的改进,只是动力和燃料有所不同,即有可能是用核能,这篇文章也提到了可以用核能。



                           2018年7月30日


  【增加】飞船可以不落地,停泊在空间站或轨道上。如果想落地,伸出一对翅膀,或者在空间站装上一对翅膀,就可以像航天飞机一样重返大气层和着陆了。



【打假】下面这篇于2019年4月2日发表在百度网站的文章(部分截图),原网站和作者是“宇宙往事”,标注为原创,但在通篇科学原理是抄袭了本人原创的航天理论:飞船可以带动力飞行,不断按地球重力加速度9.8米/秒2加速飞行,并模仿出地球重力,可以长久加速,快到目的地再减速,这样就极大减少了飞行时间。

由于作者没有标明出处,涉及抄袭、剽窃和侵权,若不在原网站用大篇幅文章公开道歉并让本人知道,本人将追究作者和相关网站的法律责任,并提出巨额经济赔偿诉求。



 

 

打赏《生命是什么》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