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潘建伟院士的争议

  

 

自从潘建伟院士带领团队搞出了量子通信卫星之后,名声就大噪起来了,享誉国内外,被认为是当今世界量子力学的顶尖人物,当然就是中国的顶尖科学家,现在国内媒体都是把他排在第一位的。

不过,在中国学术界和知识分子中,争议还是比较大的,不仅有官方学者和民间学者发表文章质疑和批判,网上三言两语的评论也大多是挖苦讽刺的,甚至还有人说他是骗子和骗局。我也发表了文章表明了态度,标题是《远程量子纠缠不可能》,文章只谈量子力学问题,没有针对个人。引起争议,很大程度是量子力学的问题,争来争去归根结底是争量子力学。综合一下,主要问题集中在几点:

1.无人能回答什么是量子

包括潘建伟院士,他也公开承认不知道量子是什么。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一件东西无人能搞清楚,怎么会有那么多技术成果呢?你光子就光子,电子就电子,质子就质子,中子就中子,原子就原子,夸克就夸克,胶子就胶子,不要故弄玄虚说什么量子。量子这个词,最少困扰了我二十多年,最后才搞清楚,原来不是我的错。

爱因斯坦说光量子,只是在牛顿的光子中间加个量字,那是同义词,意思没变。只是加了一层含意:光子是最小的能量单位,不可再分了。几乎所有量子技术或量子产品,都是光子技术和光子产品。光是什么人类很熟悉,光能做什么人类也很清楚,从来没有脱离人类的认知范围,除了以光子为载体的量子理论和量子技术外。

2.无人相信量子纠缠原理

当然是指远程量子纠缠,因为过于玄乎,脱离物质,脱离常识,没法想通。这仍属猜想和假说,还没有实验证实,除了潘建伟团队宣布证实了之外,但连学生都不信,网上有人说,只要你学过量子力学,就知道这门课很玄。听口气像是学生或毕业不久的学生。

若是理论上说说,无人管你,若说实现重大进展或搞出技术产品,那就树大招风,饱受攻击了。量子纠缠一般是指光子纠缠,有时在实验室做量子纠缠实验,也把电子、离子当量子拿来做。电子、离子比光子大得多,远远不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一份份能量,从定义上就已经矛盾了。光子现在是不可分的最小能量单位,但不代表将来不可分。光子也有强有弱吧?火柴光、电筒光、灯泡光、激光、核爆光、太阳光有区别吧?我看是有区别的,在能量上、亮度上、性质上有所不同。那么,哪种光算是量子光?如果说太阳光是量子光,那么刚出炉的光子,与飞行了一百亿年的光子,在能量上是不是有区别?哪个阶段的阳光才算是量子光?

你拿光子做量子纠缠实验,那么请问一下,光子的外表是怎么样的呢?光子一共有多少种姿态呢?能不能画几张图示意一下呢?你是怎么知道光子这些姿态的?人是靠光子看东西的,因而光子本身是不可观察的,用最强大的显微镜也无能为力,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比光子更小的粒子能扫描光子的外表特征和运动姿态,光子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小粒子,如果说还有更小的粒子,基本属于假说或猜测,或不能确凿认定。也许,你说机器能测出光子的运动姿态,那么你先告诉我,机器是怎么测出来的,把机器展示一下,再把原理说一下。

3.量子通讯卫星被指为激光通信卫星

的确,卫星向地面站传输信号的是激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说是激光通信卫星呢?这样人人都能理解了,也算不上什么尖端技术了。由于反对声音过于激烈,有人组织了一个团队维护潘建伟的声誉,专门同反对声音过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估计护潘团队来自潘建伟所在的中国科技大学,毕竟潘是副校长。

最近看到护潘团队一篇文章,让我感到惊讶,才决定写这篇文章,因为让我感觉露馅了。他们说:卫星是发射激光,但同普通激光不同,不是发射一束激光,而是发射单个光子。天,还有这个说法。这在科学上就说不通了,一是无人能制造出单个光子。目前在技术上还做不到,从光源出来的光子不是众多,就是无数。当今世界,有没有单光子激光发射机?二是单个光子不叫激光。所谓激光,是光子之间密度很大,定向较好,扩散较少,单个光子怎么都称不上激光。三是单个光子无法穿透几百公里厚的大气层。要么被空气分子吸收了,要么被空气分子反射了,要么受空气分子层层阻挡发生偏射,偏出了地面接收设备。激光那么厉害,为什么还不能作为空战武器或防空武器?就是因为穿过大气层时损耗太大,发射一束高能激光,到达十几公里或二十几公里,就损耗得所剩无几了,除非给激光武器配一座电站。既然如此,单个光子能穿透几百公里的大气层么?四是没有那么灵敏的仪器接收单个光子。试想一下,在卫星上划根火柴,出来的光子可以说是无数,地面接收设备能不能捕捉得到呢?

4.在科学上和技术上没能把原理说清楚

只要在科学上和技术上把原理说清楚了,多数人还是能接受的。但无论新闻报道,还是学术文章,都没能说清楚,只是堆砌了一些没多少人懂的术语,如比特,那是计算机术语,用到量子力学有点莫名其妙;还有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说实验在这三大领域取得了成就,看了如坠云里雾中,我很想搞清这三个词,上百度查了一下,果然真有,估计是有人最近弄上去的。不过。看完后我就如坠万丈深渊了,就像凡人看天书。你说我笨吧,也不应笨得那么厉害啊,你发明的东西起码我能看得懂,不应是人与神之间的距离。

这一切离不开量子纠缠,说直了离不开光子纠缠,两个光子究竟是怎么纠缠的,你必须给我讲明白。比如,一个光子伸左腿,另一个光子也伸左腿;一个光子伸右手,另一个光子也伸右手;一个光子眨眨眼,另一个光子也眨眨眼。那么,你先把光子的眼睛和四肢找出来,然后再把这些动作找出来。如果找不出来,说光子纠缠就是假的,那么密钥了,传态了,分发了,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前文所述,技术上还不能把单个光子制造出来并传输到地面站。何况,一对纠缠态的光子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即使制造出来了,你怎么知道它们是纠缠态的呢?你又不能观测,一观测它们就变了。虽然两个地面站能接收,但它们走的路途不同,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一路磕磕碰碰,姿态变化万千,能始终保持同态吗?若一个光子先落地,另一个光子还在空中呢?也就是说,一个光子死亡了,另一个光子还活着,阴阳两隔如何纠缠?两个地面站,接收到两个光子肯定不同步,哪怕只差一渺秒,也是不同步,这意味着后到达的光子失去纠缠态。

这些都是需要护潘团队解释清楚的,解释清楚了就不会有人攻击了。现在护潘团队的打法是:①《科学》和《自然》都刊载潘建伟团队的文章了,还把潘评为2017年十大科技人物了,难道你比《科学》和《自然》还厉害?话不能这么讲,不能拿外国人来压中国人,学术争论要讲学术理由。②写长篇文章质疑的那个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他已经退休了,不是在职教授。退休教授也可以进行学术争论啊,怎么能作为攻击点呢?③写文章质疑的人,他们是民科,知识储备不够,没受过正规教育,就想为自己扬名。那个×××(指名道姓,不是说我),就是民科,没看出来吗?这就不是学术争论了,只是想用官科来压民科,在做法上是缺乏学术道德的。

顺便说一句,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意思,变成简称就带有贬义了,官方学者才会这么说,但有地位、有成就、有修养的官方学者则不会说。那些读了几年大学又留在大学,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贬称那些文凭不硬、不在官方科研机构或大学任职的学者为民科。作为官员,身在高位可以傲视天下;作为学者,成果累累才可以傲视天下。

要明白一个道理,人民永远都比官员伟大,民科永远都比官科伟大,民营企业家永远都比国有企业老总伟大。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成名时都是民科,都是业余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绝大多数是民科,不是在私人企业就是在私立大学,在官方大学和官方研究机构的很少。可以查一下历届诺贝尔奖得主,有几个是从官方科研机构出来的呢?中国官科获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搞出来的科技成果并不多,还没资格傲视天下。没什么有分量的基础理论推出来吧?技术成果主要是航天成果加武器装备,远远比不上民间浩瀚如海的技术成就。

华为、OPPOVIVO、小米、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大疆的技术成就,不亚于飞船、导弹、飞机、坦克和军舰,民用产品影响更大,使用更多,价值更高。更重要的是,前者是科技创新,后者仍属仿制抄袭,或说还是走别人走过的老路。造出了航空母舰是了不起,但人家一百年前就有了;造出了隐形飞机是了不起,人家三十七年前就有了。虽然有所创新,但总体上不算创新。

拿那么高的工资,有那么好的待遇,获得那么多经费,做出一点成绩实属应该,出风头的事,上高位的事,拿荣誉的事,获大奖的事,还是少做为佳,不能好事都占尽,不然老百姓心理不平衡,他们会想,是我花钱让你搞科研,搞出来了还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的;民间科学家更不平衡,他们搞科研从来都是倒贴的,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劳动、金钱,无偿为国家和人类奉献真理。你少拿一点,他们可能就有一口饭吃了。

中国企业有两千多万家,95%都是民营企业,几乎每个企业都有技术成果,拥有难以计数的发明专利,科技人员多达几千万之众,数以亿计的技术工人虽不计入科技人员,实际上他们也搞技术创新。潘建伟、施一公等著名科学家,回国前都属于民科吧?施一公到清华转了一圈,现在又变成民科了,辞职到西湖大学了吧?这是一家私立大学。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袁隆平,取得重大科技成就时是农校老师,农校算中专,那时地位不如中学,他搞科研是业余搞的,算不上专职科学家,也应归入民科之列。

因此,贬低民科是不知天高地厚,更是对民间科学家的歧视。潘建伟作为中国科协副主席,也算是个大官了,不应让自己的团队歧视和贬低民间科学家。坐在这个位置上,应更多关怀关心民间科学家,他们是野生的孩子,没家没娘,没菜没粮,一边土里刨食,一边探索真理。

5.这么久了怎么还不见产品推出来?

我们是不是被骗了?花钱搞量子卫星,还不如拿20亿元做正事。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20亿元可以给3333个民间科学家发十年工资了,每个月有5000元他们就很满足了。

一项科学实验,别人必须能重复;一项技术成果,市场必须有产品。墨子号卫星升天两年多了,也应搞出实用产品了。有没有制造出量子通信卫信卖给军方?这肯定是很赚钱的买卖,一颗卫星起码可赚十亿八亿,何乐不为呢?为了能实时覆盖中国的海陆战场,估计需要十来颗卫星。如果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一个卫星制造公司,把一百亿多元赚到手,可以再造一所大学了,可以超越北大清华了。

既然已经实现了千公里级的量子纠缠,为什么不继续前进搞出万公里级的?量子纠缠是不受距离和介质阻挡的,卫星轨道高一些,比如在地球同步轨道,就可以把两个纠缠态的光子分发到南北两极的地面站了,距离是19950公里。你不把万公里级的成果拿下来,别人就可能抢在前面了。

6.未被《科学》评为当年十大科学进展

最近我研究历年科学进展时,很惊讶发现量子卫星通讯没有列入当年和次年的十大科学进展,有些看起来分量很轻的都列入了,如发现一个大猩猩新物种,生物学预印本兴起(即论文未经审阅就在某个网站发表),在比邻星发现一颗岩石行星,非洲智人有一波出走潮,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发现30万年前的智人化石,在南极钻探出古冰芯含有气泡等。《科学》不是疏忽,而是不相信,不承认。因为美国科学家和军方曾花大力气搞过量子纠缠实验,最后发现跑到歧路上了,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于是坚决放弃。

一项科研究成果和一个科技人物,受到这么多质疑和批判,这在中国还没有过。只是几十年前,有人说能把水变油,官方还组织验证并证实了,但在学术界和知识分子中始终受到怀疑,最后证实是一场闹剧。不然,现在的汽车都能烧水了。

佛教导我们说,要随喜别人的成就。对袁隆平,我喜欢他,敬仰他,崇拜他;对施一公,我赞美他,佩服他,随喜他。人家搞出来的东西实实在在,能够理解,受到教育。如果不能让我明白,是爱因斯坦说的也不行,学者只认真理,不认荒谬。

科学家要讲科学道德。你若有真本事,可以站在科学最高位,让天下学者对你顶礼莫拜;你若没有真本事,还要占据科学最高位,让有真本事的人对你五体投地,这就等于把天下英才贬为猪狗,他们伏在地上会怎么想呢?假作真时真亦假,李逵就会变李鬼,这样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就没有指望了。五十年代搞大跃进许多人放过卫星,那是亩产万斤、十万斤的卫星;现在是真的放卫星,卫星是真的,实验是真的么?

我的意见,如果经得起检验,写一份学术报告向学术界说明一下,获得大家的理解;如果有造假或夸大,写一份检讨报告向社会承认错误,获得大家的谅解。任何一项科技成果推出,都要准备迎接质疑和批判,批得倒的就不是真理,批不倒的就是真理,这是正常的学术过程。

我的《生命是什么?》推出时,也承接过质疑与批判,虽然声音微弱,被赞美盖过,但他们的批判也是毫不留情的。我还专门请一个玩得较好的朋友提意见,见面前特意买了一本笔记本,他是名校毕业的,曾是军校教员,当时经常去地方大学讲课。在咖啡厅里,他从晚八点批我到半夜两点关门为止,没说一句好话。由于他没能说出实质性的东西,我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有往心里去。最后问他一句:“你看了没有?”他说没看,只是随手翻了一下。这样我就心中有数了,他是觉得身边的人搞不出什么有分量的东西,毕竟彼此太熟。我再问一句:“你为什么没说一句好话?”他说“你写书不就是给人批的吗?”想想也是。这不影响我们继续成为朋友,后来我想出第二版,他还带着我到处找出版社的同学,他们都掌管出版社了;他下岗后穷困潦倒,我就把他招到自己的公司。学术争论,就应该是这样。

后来他也送过几本著作给我,我也是从来不看,拿到后翻了一下,就放入书柜了。这不是报复,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就不看了,同样道理,我的书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也就不看了。现在批我的人很难找了,有时觉得挺失落的。

获得别的人批评或批判对自己有好处。有个学者从网上对我指出,说我在陈述DNA复制原理时,有一处说错了。我认真细想,发现他是对的,说明我对书本知识理解错了,虽是枝节问题,吓得我立即叫停《生命是什么?》的发行,对网上版本上进行了修正,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那么少的原因。时任广东省科技厅长,在网上看到这本书后,十分喜欢,单独请我出来吃饭,传达分管科技的副省长的赞美,还认真同我讨论学术问题。他是大学教授出身,专业与生命科学相关,在学术上很有造诣,他对书中某一重点章发表了看法,说应该从某个方向进行论证,这就叫导师了。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回家后花了十多天修改,改后自己觉得非常满意,一直对他心存感激。

只要是从学术上指出问题,只要说得在理,不管他怎么说,都应坦然接受。如果是无理讽刺、挖苦、打击、贬低,那么就可以相互对打了。我也同别人对骂过,对方一开口我就觉得没伤到我的要害,本来可以不理,但长时伏案工作,孤独前行,寂寞无聊,正好有个人可以逮着就骂,那就痛快淋漓发泄一下了,算是调节一下绷得太紧的神经。不过,我还是尊重他们的,他们的谩骂我从来不删,人家的言论,人家的观点,总得尊重,还是应该保留下来,不能因为攻击自己就删掉,他们是在我的网站发表评论。

如果确认发现了真理,根本不会在乎别人的攻击,甚至理都懒得理。就像有许多人怀疑美国登月是造假,美国宇航局从来不会出来解释或反驳。真理是打不倒的,事实是推不翻的。

现代科学已经形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以牛顿、达尔文、沃森等科学家为代表,他们的研究人人都能看得懂,只要有中学以上文化就可以,比例占95%以上,我的研究也属于这类,共同特点是可理解,可验证,可重复,难推翻;另一个分支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理论有相对论、弦理论、引力波、量子力学、十一维空间等,比例占5%以下,这些研究要么来自大脑的凭空想象,要么来自错误的方程推导,要么来自来尖端的仪器设备,共同特点是不可理解,不可验证,不可重复,能够推翻,比如光速极限,时空弯曲,钟慢尺缩,量子纠缠,维度卷曲,引力波来访等。他们的研究无人能看懂,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实际上他们也没看懂,只是误把荒唐当有趣。要么是概念糊涂,要么是结论糊涂,要么是原理糊涂,要么是一塌糊涂。



                        20181210


  

打赏《生命是什么》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