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体的悬浮与倒挂原理

 


一块液氮温度下的超导体(在科学上被划归高温超导体),材料通常是钇钡铜氧或铋锶钙铜氧,用液氮浸泡后放在一块磁铁上,就悬浮和固定在磁铁上方了,用手移动超导体,移位后又固定了;把超导体放在磁铁下方,则会倒挂和固定在磁铁下方。给超导体施加一个力,超导体会在磁铁轨道上方或下方运动。

超导体固定在磁轨道上方和下方,叫钉扎效应,这种现象超越了人类的常识,有学者称为量子悬浮和量子锁定。至今还没有什么理论能解释,有一些解释似是而非,逻辑不通,原理不通,越解释越糊涂。本文用我创立的辐射力学解释这个现象,由于涉及量子力学和辐射力学多个概念,先解释一下这些概念。

解释一下量子悬浮与量子锁定。量子力学是几个科学家提出的假说,但他们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搞不懂或不相信,当代科学家在做三件事:一是努力证明量子理论,但进展不大。二是把粒子科学纳入量子力学,包括光学等,这样量子力学就像一门科学了。三是把电磁理论纳入量子力学,把超导体悬浮与倒挂现象称为量子悬浮与量子锁定,只是穿衣戴帽,文字游戏,起个名字就把别人收编了,实际上与量子力学没什么关系。俗话说,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意为遇到不能解释的事物,就把量子力学搬出来胡乱解释一通,就像上帝能解释一切一样。量子力学自己都解释不清楚自己,怎么能解释外面的世界呢?

解释一下超导体。当导体内的原子核完全失去或基本失去对绕核电子的控制,全部或大部绕核电子成为自由电子,也就成为超导体了,超导体电阻为零或接近于零。导体电阻来自原子的绕核电子,电子一边绕核运动,一边阻挡自由电子运动,阻力越大电阻越大,阻力越小电阻越小。高压可以降低电阻,在于强大的电压把较多绕核电子斥离为自由电子。低温可以降低电阻,在于弱化原子核的辐射,绕核电子接收到的辐射少了,也就是引力小了,导致较多的绕核电子成为自由电子。钇钡铜氧和铋锶钙铜氧,在液氮温度下变成了超导体,可以理解为能被磁铁吸引的铁块。这是用本人创立的辐射力学解释的,没有其他理论能够解释。

解释一下引力与斥力。人类对磁的解释似是而非,没能解释明白,所有人都是糊涂的。用我的辐射力学解释,就非常明白了:宇宙中的所有力,都源于辐射的吸收与反射,一种物质吸收另一种物质的辐射,两者产生引力;一种物质反射另一种物质的辐射,两者产生斥力。如原子核辐射被电子吸收,两者产生引力;太阳辐射被地球吸收,两者产生引力。不过,地球也反射太阳辐射,两者也有斥力。大体处于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状态,所以地球在固定轨道绕太阳公转。

解释一下磁。磁是电荷云集,正电荷云集构成N极,负电荷云集构成S极,无论磁铁还是地磁都是如此。磁铁一端分布电子,另端分布正离子,中间以原子作为隔离带,由于正负电荷分布在两端,就放大了引力与斥力,能把铁块吸起来。当把磁铁正极靠近铁块时,铁块中的大量电子被吸离(电离),向靠近磁铁的方向运动,带动铁块向磁铁运动;当磁铁负极靠近铁块时,铁块中的大量电子被斥离(电离),正离子向磁铁方向运动,带动铁块向磁铁运动。磁铁要先电离铁块,也就是磁化铁块,把铁块暂时变成磁铁,才能吸引铁块,对不能电离的物体不能形成引力。这就不难理解,铁块被磁铁吸引过之后,就暂时带磁了,成为一块吸力较弱的磁铁,过一段时间磁才消失。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非常好奇,这就是在玩耍中学习,现在的小孩不知是否有时间和机会玩磁铁了。

两个磁极的电子与正离子不是纯正负粒子云集,只是一端分布的自由电子较多,一端分布的正离子较多,从而构成两极,自由电子极为S极,正离子极为N极,与地球南北极是相同的,但从外表上看不出两极有什么不同,就像外表看不出地球两极有什么不同。两极表现出来的是电磁力,腰部表现出来的是万有引力。因此,一个大铁块从地球两极落下速度应比在赤道更快,这个实验是可以做的。当然,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地球赤道对外辐射最多,引力也最强,引力比南北极更强也不奇怪。做实验得用铁块来做,不能用石头来做,因为磁对石头的引力不大。

磁吸铁是有加速度的,两个物体近了,辐射释放就强,辐射吸收就多,因为辐射是放射状的,近了吸收到的辐射粒子就更多,这同地球靠近太阳能接收到更多光子道理一样。这样两个物体引力就增强了,而且越来越强。另外,磁铁磁化铁块是渐进的,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被电离,并向磁铁的正极方向涌来,带动铁块一起运动,而且形成了加速度。

可见,辐射力学能完美解释力,完美解释磁,完美解释电,固定电荷叫磁,流动电荷叫电,磁的相互作用叫力,在我多篇文章都有对电、磁、力的解释。辐射力学几乎能解释宇宙的一切,可以认定是真理。力学发展到这个阶段才叫完美。辐射力学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宇宙大一统理论,既能解释宏观,也能解释微观。牛顿力学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谁都不知力的本质是什么;量子力学不是力学,只是起了一个力学的名字;相对论也不是力学,引力场方程是描述空间弯曲的公式,这与力没有什么关系。

解释一下万有引力。地球常见的物体没有被电离,原子核正电荷与电子负电荷中和了,本质上是原子核释放的辐射大部分都被电子吸收了,只有少量溢出,溢出辐射被附近原子的绕核电子吸收,从而构成万有引力。所以万有引力比电磁力弱得多,实际上都是辐射的释放与吸收。这正是磁铁不能吸引木块的原理,木块的电子不能被电离,正负电荷大体平衡,磁铁与木块只存在万有引力,这是弱得多的引力,人感觉不出来,也测量不出来。人类发明出四种力来解释世界,只是因为对力的本质不了解,既然都是力,肯定同属某一种东西。值得指出,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不属于万有引力,属于磁引力。太阳的质子、正离子、氢核、氦核对地球电子形成引力,太阳的电子对地球质子、正离子、原子核形成引力。当然,太阳对地球也有斥力,斥力来自正电荷对正电荷 ,负电荷对负电荷,正电荷主要是质子、正离子、原子核;负电荷主要是电子、负离子。

解释一下辐射。辐射是所有粒子都存在的,除了最小的原始粒子(还未找到),一个粒子释放更小级别的粒子就叫辐射。原子核辐射来自质子与质子、中子与中子、质子与中子的碰撞,温度越高,质子与中子运动越快,碰撞也就越多越激烈,原子核的自旋也越快。当温度降到液氮温度时,原子核自旋放慢,核内运动和碰撞大幅弱化,辐射大量减少,绕核电子不能大量吸收原子核辐射,引力消失了大部分,大部或全部电子成为自由电子,从而形成超导体。若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原子核内运动、碰撞、辐射和自旋就没有了,绕核电子就彻底分离了,带有弱负电的中子也分离了,质子是靠中子牵拉和维系的,失去中子后质子会在斥力作用下分离。

做了以上铺垫,现在就可以用辐射力学理论解释高温超导体的悬浮、倒挂与锁定现象了。上述实验中的高温超导体,预先浸泡在液氮中,温度在-209.8℃以上,-196℃以下,这样不至于沸腾和固化,比绝对零度高六十多度,温度还是比较高的,远高于液氦温度(熔点-272.2℃,沸点-268.785℃),所以液氮条件下的叫高温超导体,手抓一下液氮浸泡过的高温超导体也没事,抓太久则会冻伤。

从上图可以看出,磁铁把超导体磁化了,也形成了两极,等于一块小磁铁。磁铁与超导体之间存在引力,但引力不是很大,若引力很大叭的一声就吸下来了;磁铁与超导体之间还存在斥力,属于万有斥力,但被放大了,所以超导体掉不下来。把超导体倒挂在磁铁下方也是同样道理。

在液氮中浸泡过的导体,短时间内失去了大部分温度,温度是原子核自旋和核内运动的动力,也是电子绕核运动的动力,在超低温下原子核和电子的运动都大幅放慢了。由于没有降到绝对零度,原子核仍有微弱辐射释放,仍能对电子产生微弱引力,但绕核电子全部或大部脱离原子核成为自由电子,但运动速度慢很多了,为了更好理解问题,可以把原子核和电子都视为相对静止的,在低温的作用下原子核与电子瞬间被固定在原处了。

在磁铁正极的引力下,超导体的自由电子会趋向磁铁正极方向,由于到处都散布有质子与电子,电子会顶住电子,质子会拉住电子,自由电子向正极方向运动受制约,速度较慢,数量较少,表现出来的现象是引力较小,没有能力带动超导体快速向磁铁方向运动。确切说,磁铁和地球对超导体的引力都弱化了,但还不足悬浮在空中,还需要一个斥力才行。

由于超导体原子核仍有一些辐射,与磁铁正极的原子核辐射相斥,构成斥力;超导体自由电子与磁铁正极的绕核电子相斥,这也构成斥力。为什么斥力大于平常的磁吸铁呢?主要是移动到超导一端的自由电子少,这端祼露的原子核直接面对磁铁正离子,正电对正电,形成较大的斥力。也不是一定就能悬浮,得看引力大还是斥力大,距离控制得不好就会掉到磁铁或地上。

当超导体的温度稍降低后,超导体内的原子核和电子就活跃起来,就有较多的自由电子跑到了面向磁铁的一端,而且运动速度较快,带动超导体坠落到磁铁上,倒挂在下面的超导体则会掉到地上。之所以能倒挂,在于上方的磁铁引力大于下方的地球引力;之所以没吸在一起,在于在磁铁与超导体之间存在较大斥力。

把悬浮或倒挂的超导体移动一下,超导体就被固定在新位置上了,这就是所谓的锁定。原因是,磁铁的正离子是静止的,超导体的电子也可以视为静止的,正离子吸住了最近的自由电子,这就等于咬住了,每个正离子都咬住一个自由电子,这就等于固定住了,这就是所谓的钉扎力。

上文解释涉及多个辐射力学新概念,可能不太好理解。可以简单理解为:高温超导体被磁铁电离(磁化)后,就暂时变成一块磁铁了,两块磁铁之间同时存在吸力与斥力,不同的是引力弱化,斥力增强,在某个距离上达到平衡,就固定在这个点位上了。就像太阳与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后,地球就固定在公转轨道上了。人类认为超导体被固定在空中不可思议,因为看惯了万有引力,空中的物体是要坠落地球的,在太脑中不存在万有斥力的概念,当万有斥力放大后能看见了,就觉得很奇怪,这个现象正好印证了我的辐射力学,在辐射力学中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两种力。

上文说的是用磁铁正极面对超导体,用负极面对超导体原理大同小异,没必要再解释了,说得太多反而把事情搞糊涂,就像磁铁正极能吸铁,负极也能吸铁一样。读者自己分析就行了,若分析不了参考我的文章《地磁的形成》。无论是天体、物体或粒子,是趋向对方结合,还是相离对方分手,得看双方的引力与斥力,引力大就相趋,斥力大就相离,不离不弃就是引力与斥力在某个距离上达到平衡。只是高温超导体与常温铁块有所不同,有了辐射力学就能分析了,还能计算出引力与斥力的大小(参考本人给出的一组辐射力学公式,在《生命是什么?》中的《生命的基础(二)》、国宝级科学论文《二十世纪以来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宇宙只有一对力》中有介绍)。

在高温超导体两端施加一个电压,由于导体里大部或全部电子成为了自由电子,他们会统一向正极方向运动,这样就没有电阻了。有电阻的导体是同时存在绕核电子与自由电子,绕核电子阻挡自由电子前进,这就是阻力或说电阻。绕核电子越多电阻越大,绕核电子越少电阻越小。在额定电压下无法拆解分子中的电子,就被视为绝缘体。如在220V和360V下不能拆解橡胶分子中的电子,橡胶就被视为绝缘体。

把理论搞通了就能做很多事了,相信以后科技人员能根据这个理论,开发出很多新型的高技术产品。比如,能不能开发出反重力机?应该可以,只要在面对地球的一面云集大量正离子或质子,重量就能减轻,甚至能悬浮起来。因为地球引力主要来原子核的溢出辐射,这属万有引力;另外地球表面还有一定量的正离子,所以地面能够导电,这属电磁力。两种力叠加构成地球引力。换句话,地球引力靠正电荷实现,当正电荷面对正电荷时,就不是引力而是斥力了。若飞机、飞艇、飞船、火箭能轻易浮起来或大幅减轻重力,对人类而言就是重大科技进步了,起码可以大幅减少能量消耗。

最简单实用的是离子反重力机。让反重力机对着地球的一面正离子化,即让原子外围失去电子,把多余电子收集起来形成电流,或储存进蓄电池或电容器,也可以把多余电子作为废物喷射出去,这样就在地球与反重力机之间形成浮力或升力。当然,最好也让起飞平台正离子化,让两者形成更大斥力。在反重力机上方也要正离子化,因为上空是电子云集,有更多引力,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主要是电磁粒子,这些粒子是带有弱负电的,对正离子有引力。当然,还要考虑会不会雷击和如何避免雷击,如果空气干燥,静电量也不是太大,是不会发生雷击的。

若是升得很高,进入50-1000公里的高度就是电离层了,分布较多电子与正离子,反重力机上方则要视情转换磁性,酌情电子化或正离子化,上方什么电荷多就形成相反电荷。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做成反重力飞船,飞船有两个极,每个极都能随时变换为正极或负极,即正离子极与电子极,视需要引力还是斥力决定极性。

另一个途径,反重力机下部用钇钡铜氧或铋锶钙铜氧材料制成,降温到液氮温度,这样地球对机器的引力就大幅降低了,还能形成斥力,也就是升力。随着高度的升高,引力会缩小,升力也会缩小,要看能升多高,通常是固定在某个高度,只要能脱离地面,飘浮起来,就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可以消除地球的引力与摩擦力,提高交通工具的效力,甚至可以不需要道路。

如果想升得很高,那就把反重力机做得面积很大,非常轻,非常薄。比如像足球场那么大的一张轻薄的金属纸帆,甚至轻薄得骨架都没有,有自然张力把帆伸展开,并发生硬化。帆的下方是白色反光物质,地面有降温装置,再给帆的下方喷液氢或液氮,发射台有多个风机给帆施加向上推力;帆的上方是黑色吸光物质,在赤道、夏天、烈日时放飞。帆下方反光是反地球辐射,让帆与地球形成更大斥力;帆上方吸光是吸收太阳辐射和宇宙辐射,让帆与太阳和太空形成更大引力。再加上液氢沧州氮降温减重,风机向上助推,就有可能顺势升起来,并向太阳方向飞去。

如果证实有足够升力,那么光帆飞船就可以做出来了。在太空是没有重力的,可以把光帆做得更大、更厚、更硬,还可以有骨架,中间是飞船,就像一艘飞船展开了巨大的动力帆一样,帆的一面是吸收辐射的,另一面是反射辐射的,飞行时把吸光面对着辐射源,需要减速时把反光面对着辐射源,需要摆脱辐射源时让反光面背对辐射源,即让辐射源给飞船施加一个斥力。先对着太阳飞,形成绕日轨道,途径各大行星时改变轨道,对着目标行星飞去。也可以尝试摆脱太阳轨道,向着最近的恒星或辐射最强的方向飞去,当然也要借助太阳辐射的推力。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可以视为太阳重力,对地球的斥力可以称为太阳斥力,利用太阳引力和斥力可以把地球公转轨道升起来或降下去。地球表面白色多,地球与太阳的斥力就大,地球轨道就会缓慢升起来;地球表面深色多,地球与太阳的引力就大,地球轨道就会缓慢降下去。这个方法可以调节地球的温度,并避免地球坠入太阳,对人类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即使不能提升地球轨道,能稳住地球轨道或减缓轨道下坠,也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南极与北极的冰盖不断崩溃,若露出南极大陆和北极海面,地球公转轨道就会加速下坠,地球变暖也会呈现加速度,甚至使人类失去自救的机会,这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大生存问题。人类需要的是认识真理,采取行动,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的了。



                                                                   2019年7月20日完成初稿

                                                                   2021年11月1日完成修改



打赏《生命是什么》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