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与事业成功

 

吴 志

  

  最近有学者做了一个调查,发现1999年——2006年的全国560个高考状元,没有一个真正称得上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那些称得上事业成功的人大多是班里的第十名左右。丁肇中教授接受电视采访时也讲过一句话:“五十年代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我基本都认识,他们在大学里的学习成绩都在班里的五十名之后。”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

  一、人的能力具有多样性

  自从有科举考试以来,就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于是人们认为只有那些能读书、善考试的人就是人才。实际上,人的能力是各种各样的,读书能力只是其中一种能力而已。高考状元只是学习能力、考试能力强,但不意味着他们其他能力强,另有一些人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谋划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实干能力、捕捉机会能力、敢闯敢干能力、敢冒风险能力等更强,发挥对路就能取得大成功。比如,你善于学习,别人善于创造,别人就更有条件成为科学家、发明家;你善于考试,别人善于唱歌,别人就更有条件成为歌星。另外,运动能力、经商能力、研究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等都可造就其他行业的成功者。

  王小丫是个有名望的主持人,可以给电视台带来巨大的收视率,算是这个行业的成功人士了,但这不需要是学习尖子,她也不是学习尖子,需要的是亲善能力,或说需要的是长相、气质、口才、笑容和性格,总之讨人喜欢就行。而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叫劳春燕的女主特,人也长得漂亮,是高考状元,可谓才貌双全,但名望不大,认识她的人也不多。

  如果是谈话类的节目主持人,有一条就够了:会说就成。凤凰电视的竇文涛就是靠会说成为名主持的,说得斯文点是靠口头表达能力取得成功的。当然,成为名人不算主持人的成功,职业决定他们容易出名,那些凭借自己的魅力就能吸引众多观众眼球的主持人,才叫事业成功。刘翔在体育上很成功,也不需要读书好,需要的是身体素质,加上有人发现他,把他往这条路上领,并用一套科学方法训练他,也就成功了。

  在革命年代的共产党领袖中,王明是莫斯科大学的高材生,马列教条倒背如流,当属学习好的类型,但他不愿干实际工作,不愿吃苦,不愿冒险,长年待在莫斯科,因而无法带领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毛泽东是长沙师范学校的学生,算是中专生吧,当属学习居中的类型,但他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谋划能力、实干能力更强,所以带领共产党取得了革命成功。

  二、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当一个人学习能力、考试能力强的时候,就有可能其他能力差一些,不可能样样拔尖,无所不能。即使是万能的,也不可能有时间兼顾其他。比如,一个读书尖子,肯定在打篮球、踢足球、下围棋、弹钢琴等方面比某些人差,或许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或许因为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一个研究型的人才,喜欢钻研问题,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拉关系,即使他知道这么做很重要,但也无力顾及了,所以往往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

  三、知识有博与专之别

  高考状元的课本知识是全面的,几乎科科都名列前茅,因而高考总分比较高,但这不代表知识面的广博。有些学生喜欢看课外书,什么书都看,手不释卷,一本接一本,这样的学生虽然考试成绩不一定很高,但知识面更广,思路更宽,将来进入社会也许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那些考试考不过别人的人,不妨多些看课外书,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量就会显得与众不同。

  另一方面,许多有成就的人,知识面不在于博而在于专,瞄准一个点,倾注全部的时间、精力,就会成为这方面登峰造极之人,也就是有成就的成功人士。比如,陈景润就属这种类型,他在许多方面不如一般人,但在数学研究上他是个强者,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他到达了最高处。当然,不一定要搞科学研究,什么事业都如此,到达别人不能到达之处,取得别人不能取得之物,就是成功。

  四、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有所不同

  高考状元除了有一个聪明的脑袋之外,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必然很多,这促使他们取得高考成功。不过,在当今时代,高考成功不属事业成功,在一般人眼中,获得权力、财富、名望,并过上富足的生活,才算事业成功。有些人学习虽然不太用功,可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却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因而他们往往取得事业成功。

  而高考状元由于在学习上投入时间、精力太多,已经相当疲倦了,在事业上往往就不那么奋斗了,这就导致他们慢慢趋于平淡。的确,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在一个领域取得过辉煌,很难在另一个领域再取得辉煌。当他们在十几年的漫长时间里,耗尽心力、精力、体力取得“高考事业”的成功,人的能量也释放穷尽了,怎么还能在别的事业中再取得成功呢?是人总得歇口气,这口气歇它二三十年也不足为奇,躺着不会成功,奋斗才有辉煌。

  这也是我们教育体系的失败之处,人生好比跑马拉松,你在前面十几公里把能量都耗尽了,后面的三十多公里就很难跑了,不断被后面的人超越就很正常了。毛泽东奋斗二十八年取得革命成功,革命胜利后也想休息一下,退居幕后,用脑不多,所以在国家建设上的成就相对就逊色一些,或说“革命成就”远远大于“建设成就”。

  五、成功与否在于能力是否对路

  考试取得高分这是一种成功,某些人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就能取得高分。比如,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强,记忆力好,心态放松,心细谨慎,勤奋努力等等。而当商人、军人、官员、医生、艺术家、美术家等,则需要其他相应的能力,谁具有这些能力就能取成功。你让学习好的人去当商人,未必就能当得好;你让有生意头脑的人去学习,也未必能学得好。所以每个人都要根椐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才容易取得成功。

  六、成功与否在于是否具有兴趣

  从事没有兴趣的工作,是难以取得成功的。画家对画画不感兴趣,歌手对唱歌不感兴趣,科学家对科学不感兴趣,官员对当官不感兴趣,要取得成功似乎是不可能的。而工作不一定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过去是组织安排的,你是一颗螺丝钉,组织把你安在哪里就在哪里了,这样十有八九不是自己喜爱的工作,要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就不容易了。现在个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最终选择的工作往往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地域、收入、地位、所学专业、兴趣爱好、行业前景、父母愿望、对象愿望等等,更重要的是究竟什么单位会要你。因此,也很难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

  高考状元取得好成绩,兴趣也往往发挥了作用。有些学生对书中知识感兴趣,认为学习也是一种乐趣,自然可以学得好一些。

  七、有些人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进入社会以后,人生和事业总不会一帆风顺,有些人则善于从中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缺点,修正错误,使自己沿着一条大体正确的道路前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这意味着,处身在权力金字塔中的人,可以上升到更高的位置;在商海中博杀人,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可以到达前人未能到达的顶峰;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可以取得技术上的发明创新。这些就是所谓的事业成功,随之而来的就是个人财富的增加,社会地位的改善和物质生活的提高。

  八、成功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比如,智力、能力、知识、阅历、经验、兴趣、性格、机遇、朋友、上司、环境等等。只要有一个因素不具备,就不会有成功了。比尔·盖茨很成功,若他生在布隆迪而不是美国,他不会成功;若他出生早十年或晚十年,他也不会成功。他所就读的湖滨中学,若没有一台笨重庞大的巨型计算机任由学生摆弄,他也不会取得成功。若没有艾伦·保罗游说他辍学开办微软公司,他也不会取得成功。当然,他恰好对编程序感兴趣,而且具有这方面的天赋,这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有的因素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了,所以他取得了这方面的成功。除此之外,微型计算机的发明、普及和爆炸式增长,也成就了他的事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蓝色巨人IBM公司也助了他一臂之力,成了他早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使他的操作系统能够搭载IBM计算机销往全世界,也就是说他借助了IBM苦心建立起来的全球市场发展自己的事业。

  九、成功需要机遇

  一个人光有能力没有机遇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上面举的例子,其中许多就是机遇。诸葛亮扬名天下在于赤壁之战,当时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若没有东风就没有孔明的成功了。当然,还有刘备器重他,还有蜀吴联盟,使他能借助东吴较为强大兵力对抗曹操。不然,若只凭借当时刘备那点兵马,根本无法与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抗衡。革命年代出了毛泽东,那是大革命赋予的机遇;战争年代出了朱可夫,那是二次大战赋予的机遇;经济时代出了比尔·盖茨,那是经济时代赋予的机遇。有时,一个人的成败还决取于上司,旧上司不器重平平淡淡,新上司赏识重用得以建功立业。什么都没变,只是变了一个上司,一切都变了,这就是机遇。

  有些人知识不多、智商不高、能力平平、为人一般,却在事业上取得了大成功,主要原因在于运气太好。一条光明大道正好摆在他脚下,抬脚往前走就拥有美好未来,想不成功也难。

  十、状元相对数量少

  要在560个状元中找出成功者,很难,毕竟人数太少;要在几千万个大学生以及数以亿计的非大学生中,找出成功者,就太容易了,这也是状元成功少,非状元成功多的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状元与非状元这两类人,数量不成比例,是不能相比的。真的要相比,可以在非状元人群中随机抽出560个人相比,肯定是状元更成功。这么比才客观,对状元来说也更公平一些。另外,即使与事业成功人士相比,状元也不是没有成功,他们已经成功过了,他们在高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只是这种成功被人们忽略了,或说没被人们视为“事业成功”。其实,现在的高考已经成为人生的一大“事业”了。当他们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再到另一个领域创造成功,就不容易了。这好比要求在科研上取得重要成果的袁隆平,也在画画中取得相当于吴冠中的成功,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

  高考状元不能在社会上取得事业成功的现象,也折射出我们的教育体系对人才的评价标准过于偏颇,认为具有读书能力的人就是人才,把这些人视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而加以重点培养,让他们上最好的学校,让最好的老师教育他们,毕业后让他们到最好的单位,安排最好的岗位,甚至委以重任,提拔重用,可是却往往起不到国家栋梁的作用。

  所以,社会不要只以学习能力取人,不要以考试成绩取人,考不上大学也有成功的机会。过去,老师、家长总是用一些学历低的人取得成功的事例,来教育、安慰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如发明家爱迪生就只读过几个月的小学。但学生往往不买帐,认为这只是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实际上,在每个人的身边都是如此,看看自己当年的同学,在社会上取得事业成功的人,往往是读书不是最好的,甚至是比较差的。他们身上具有另外一些可贵的东西。

  此外,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的人特别看重钱,是以钱财多少论成功的;有的人特别看重权,是以当官大小论成功的;有的人特别看重学问,是以取得多大研究成果论成功的。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价值体系评价别人的。腰缠万贯的,往往以财富取人,因对方钱少看不起对方;位高权重的,往往以权力取人,因对方官阶低看不起对方;满腹经纶的,往往以学问取人,因对方学问不够看不起对方。一言蔽之,就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其实,被看不起的人,往往在某些方面更胜自己一筹,只是自己看不到而已。因此,一个人是否取得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各有各精彩,各有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