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08-03 01:11:10
[16楼]
由于我现在在广州工作,向爸爸说起甘叔叔。才知道甘叔叔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也很难过!我从小就听爸爸讲甘叔叔的事情。甘叔叔和爸爸是高中同学,从爸爸那里知道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最让我佩服的是甘叔叔曾经是一名军人,我也在爸爸的同学聚会相片中见过他,他标准的军人坐姿让我一眼就知道是他!甘叔叔乐于帮助他人,特别是老家的人,文章看到的和我从爸爸那里听到的都是那么相似。尤其是甘叔叔热心帮助他人的事。我曾在去年麻烦过甘叔叔帮我找工作。虽然后来没有成。但是电话里他总是那么的热情。让我很感动!如今我没有见过面的甘叔叔走了,希望他一路走好!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没想到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前段时间也有他的朋友的儿子在美国看到这篇文章。甘叔叔是个好人,为人处世堪称楷模,值得学习。前些天暨南大学一位老教授,看到这篇纪念文章后,约我到他家中坐坐,一起回忆我们的共同朋友甘渝,说起十多年前甘渝经常给他送去自己亲手种的青菜,仍感动不已,真正的朋友才会这么做。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q2010-08-03 01:09:46
[15楼]
    看到您的作品我很高兴 也很激动 您的作品回答了我很多疑问 谢谢  
     请问《生命是什么》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吗
     期待您的回复 期待更多交流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十分抱歉今天才看到你的留言,有读者喜欢我的书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会一天都有好心情,一个读者的意见也许代表着成千上万个读者。《生命是什么?》全挂在这里了,全书共六十多万字,要看完不容易,不妨挑一些有兴趣章节看看。有空看看“作者文选”也有趣,最近推出的《儿子的理想》可作消遣。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q2010-08-03 01:07:14
[14楼]
一直很喜欢科学,人比较叛逆,坚信自己的道路,看了你对科学的评论感触颇多,中国的学术界是悲哀阿。。。。。不过真的希望有所改善。
  无论如何,创新是必然的。
  还有,很喜欢你的书,真的。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谢谢你的礼物,谢谢你的评论,谢谢你喜欢这本书。我从小爱科学,不过也只是阅读科学而已,阅读多了就积累了一些科学思想,编织成书向世人展示出来,这样心里才舒服。从历史上看,真正强大的国家必然是科技创新型的国家,不然,就只能是牛耕锄种刨谷米,刀剑冲锋打坦克。现在我国科技创新受到诸多限制,科学的创新受制于不能自由表达思想,技术的创机新受制于经费不足和难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访客 q2010-07-22 23:14:36
[13楼]
我是高中毕业,后来到合肥只上了一年大学,便因种种原因退学了,我从小便生活在贫困中,深刻的体会到底层人的生活痛苦.好了不写了,有原因.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十分同情你的境况,有什么困难可以说说吗?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一些相当贫困的人,他们很需要同情和帮助。我希望每个人都有满意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过上真正富裕宽松的日子,不为日常生活发愁。对于贫困家庭,社会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访客 a2010-07-22 23:11:07
[12楼]
  购买此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并不是天天看,而是有时间的时候看,当然里面的内容也有不懂的,也有懂的,肯定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和琢磨.有些章节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思想上的,当然别人从外表上肯定看不出来,主要在自己的思想认识上,我如果不说,那别人肯定不知道,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很多事情上的思想变化.
  我是安徽的,不知道作者记不记得,我曾经打过电话,我是偶然上网是发现的,在百度贴吧里,要求购买此书,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发现此书,并拥有它.
  我在看了关于比尔.盖茨的文章后,我内心很憧憬也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人生有很多的不如意,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我有很多想法,可是也无法吐露和实现.
  另外,我前几天还购买了<<比尔.盖茨智传>>这本书,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例如他的管理之道,用人之道,经营之道,还有微软的企业文化.当然比尔.盖茨的主要成就是在计算机领域.而在文学艺术领域,他则涉足很少.我还在网上查找了微软的资料和图片.对于微软也有了一些了解,以前还真不知道.还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还参观过微软总部,不仅如此,还参观了西雅图的另一家有名的公司,那就是波音公司,飞机的组装车间,还戴上了波音公司的员工帽.
  我一心想去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想去寻找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可是我总是无法得到满意.我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其实我也很想发展自己的文字能力,过去老师让写作文,都是在一种强迫的状态下写的,那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限时,中国古代大文豪的作品难道都是被老师要求写出来的吗?都是在课堂上的45分钟之内被强迫出来的吗?不,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有感而发,不得不写在纸上,表达出来.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还该写些什么,只觉得内心一片空虚.无所事事的感觉真不是滋味,我找不到任何有意义地东西.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由于忙于其他事,我也好久没来这里了,今天才看到,很抱歉。你就是那个每个月只有一百元薪水,梦想买一辆自行车,却肯花46元买我这本书的朋友吧,印象大深刻了,永远不会忘记你。人生之路要靠自己慢慢走,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机会,机会来了要好好把握,相信你会有光明的未来。
  如果想创业,需要“想”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经论证可行后,就付之于行动。财富首先是“想”出来的,然后才是“干”出来的。大事业都是从小事业开始的,从小做起容易起步,也不会有大失败。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访客 q2010-07-22 23:09:02
[11楼]
扯蛋...............................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敢说敢骂,后生可畏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访客 q2010-07-22 23:06:27
[10楼]
感觉作者是一位很博学的人,文字功底也很强,思维很活跃,如果可以给人的大脑打分的话,你得到的一定是优良。我拜读了人类的未来这一篇,感觉很爽哦,不过那样强悍的生命体其存在意义是什么呢,有什么天敌吗。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多谢好评。未来人类能够随心所欲改造自己,外表、结构和功能,都是根据需要而定,因而是球形的,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大脑也很发达,因而主要体积是大脑。天敌已经没有了,现在人类的天敌是病菌和病毒,到那时已被人类征服和控制。其实,人类的真正天敌是自己,战争的爆发,环境的污染,都证明了这点。到那时应该没有战争和污染了,人类也不威胁自己了。至于生物的存在意义,我也找不到啊,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灭亡吗?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访客 a2010-07-11 09:20:26
[9楼]
我是在查找袁隆平的事迹时无意中进入了《生命是什么》,拜读了“思维的本质、方法、培养和开发”一章后感觉像是袁隆平所做,此书与袁隆平有关吗?
很敬重作者,也受启发,很值得一读,希望推荐给自己的学生(准备参加高考的文科生),想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若集体购买该怎样办理?有签名吗?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谢谢你开打了这本书,读了有关章节,并给予正面评价。这本书与袁隆平无关,估计他没有时间、兴趣和精力写这类文章,他干更大的事业。他是我最敬仰的中国科学家,所以书中多处提到他。
    作者是谁不重要,书比作者更重要。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思想,我已在书中展示了自己的思想,读完这本书,也就对我了解得差不多了。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a2010-07-11 09:16:50
[8楼]
作者你好,感谢你在网上的无私奉献。我把这本书当成百科全书来看,写的真精彩。不过想请问如何购买呢?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谢谢您的夸奖,从“联系购买”进入,就知道如何买书了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a2010-07-11 09:13:04
[7楼]
“简单说DNA分子就像一条拉链,拉开之后就是两条结构相同的单链”我认为这句话不对,两条单链是互补关系,怎么会相同呢?  
[作者点此回复读者]
作者回复:
你提的问题十分重要。最新生物教材的表述是:DNA双链拆开后形成的两条单链,走向是相反的,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走向是从到3'到5',另一条链走向是从5'到3'。反向平行是否就是完全相同,还真是个问题,我查了有关资料,没有找到答案,也许还无人研究这个问题。
    从一些现象来看,有些生物的DNA两条单链是相同的。大肠杆菌也发生基因交流,使自身轻易发生变异,获得另一种大肠杆菌的优点。基因交流的方式是,一方伸出接合管刺入对方体内,DNA双链分开,其中一条单链通过接合管进入对方体内,复制成一条完整的DNA双链,留下来的单链也复制成一条完整的DNA双链。这表明两条单链是相同的。但不能依此断定所有DNA两条单链都是相同的。
    不过,我还是觉得可能你是对的,因为我把四种碱基按配对规则随意进行配对,怎么都得不到两条走向相反、结构相同的单链。
    为慎重起见,我先把“结构相同”这几个字划掉,不说相同,也不说不同,等获得明确答案再说更好些。感谢你的批评指正,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你是迄今为止对我帮助最大的读者,希望广大读者多提这类实质性的意见,在便再版时修正错误。褒我者让我得到自信,驳我者让我获得长进,这两种网友都是我的最爱。
[读者点此回复作者]
 保密  删除
首页1234尾页共13页
留言共106条 10/11页 跳到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生命是什么》目录